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上开机运行电脑,显示12月1日,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开启了新年的倒计时。
小的时候,一年盼着一年过,盼着自己什么时候能长大,能离开家,能自己赚钱,能够成为自己的人生主宰。
梦想成真长大了,没有主宰自己几年,就面临着结婚成家,为人父母,成功的被孩子、被柴米油盐主宰。从此,开始盼着孩子一年一年长大,盼着他考入理想的学校,离开家去闯荡自己的未来。
每次在妈妈面前,发出盼着孩子长大的慨叹,她老人家都会说,不用盼,把孩子盼长大了,你就老了。那时候好像没有带入感,就单纯的想着孩子长大了,不用那么操心操劳了,可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可以把自己还给自己,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惬意的生活。
理性的思维告诉我们,确实不用盼,时间不会为任何人、为任何原因停留一秒。2000年跨世纪前,我作为主持人,主持了一场关于跨世纪主题的演讲比赛,有一位演讲者的开场精典而幽默,她说“其实跨世纪没有什么也不起的,你想不跨都不行。”当时,全场一片哗然,对于青年人的演讲来说,这个调调似乎有一点消极,没有点燃青年人那种跨世纪的激情、责任和担当。但是仔细想想,这话说的没错,想与不想,盼与不盼,时间都是每小时60分钟,每天24小时的过。不会多,也不会少。不会快,也不会慢。
客观上,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主观上感受总是千差万别的。年长和年幼的人感觉不同,健康和生病的人感觉不同,快乐和悲伤的人感觉不同,忙碌与悠闲的人感觉也不同。
年轻时,觉得一切都来得及,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年轻时,看到各类活动、各种报名考试,考虑的大都是自己的兴趣和利弊,年龄基本可以忽略。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就像大数据一样,帮你过虑掉了很多机会,不过不是你不喜欢,而是不符合年龄要求了。
时间有长度,也有宽度和厚度。当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时,就会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想方设法节省着用了。有一位朋友,和我同龄,工作上是“拼命三娘”,和男同志一样加班加点的干。业余时间,篮球、排球、羽毛球样样精通,经常参加各类的比赛,教练证、裁判证都有。这还不说,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资格证书考了一大把。每天看着她的朋友圈,健身、工作、生活紧锣密鼓,感觉过得特别精彩、充实。对于她来说,真是把时间掰开了、揉碎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的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她好像把时间的每个维度都挖掘出来了,都能为她所用。
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画,字画的上联是“无情岁月增中减”。过去的岁月越来越多,不断的增加,而剩下的岁月就越来越少了,总量一定,年龄在增,存量在减。
年龄小时,总是往后看,因为未来的路太长,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在探索中前行。人到中年以后,未来的时光越来越清晰,几乎是一目也然了。反倒是走过的路,有很多变化,有很多感受和滋味,值得回味。所以,年轻人喜欢做梦,而中老年人更偏爱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