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网络文化常提起一个新词——仪式感。什么是仪式感呢?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从我们的内心出发,我们需要一定的仪式来我们在忙碌疲惫的时候,积极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而更加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无论是从哲学还是生活的角度来看,仪式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仪式只是外在表现,是不可以离开本质内容而单独存在的。
朋友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每个人的人生一角。
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表了减肥宣言,说自己每天要怎么怎么样,一年前的,如今身材依旧。我看到有人说要健身练肌肉,最开始几天还晒了几张健身房的自拍照,后来渺无音信,我看到有些人给自己制定的计划,结果不了了之,我看到有人在早起群里付费打卡,后来也就销声匿迹了。
他们都有了很好的开始,已经把西瓜抛过墙,以为可以就这样激励自己,后来却发现那个抛出去的西瓜没有什么吸引力。
仪式感,多强,成果,多差。
我曾经想练字,于是花了很长时间去挑字帖,去买钢笔,去买专用的纸,所有的都齐全了以后,我发现我似乎没有了练字的兴趣。因为我的精力都耗在了那些看似重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
后来我又开始有练字的想法了,没有什么特殊的准备,使用着自己平时用的钢笔,看着曾经废弃的字帖,而练习的纸也不过是日常的草稿纸,我这样开始了,我没有把精力白白消耗在那些特殊的仪式上,所以我一直在坚持每天写几个字。
我发现,当我每次有做某件事请的冲动的时候,只要我立马去做,我就可以坚持下来。
曾经有个寒假,我想出去跑步,没有跑鞋,于是我穿着皮鞋去跑了十公里,坚持了一周,一周后,我买了一双新跑鞋,我的跑步生活也就结束了。
曾经,我特别喜欢写读书笔记,随便拿起一个本子就可以记录,后来我专门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笔记本,记了几页之后,后来也就罢了。
书非借不能读也,我买过的书我未必看了,但我借的书我看起来觉得分外吸引,很快就可以读完。
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仪式上,往往以为有了仪式我们就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其实连头也没有开。我们以为拥有了仪式感就拥有了成就,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吧。
仪式感总是为了后续的内容更好的展现而存在的。
当我们扣好我们正装的扣子,打理好领带,那是告诉大脑我们准备去上班。当我们准备结婚会有一个求婚仪式,那也是建立在早已经确定关系之下的一种浪漫的表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当然了,当一件事情已经形成了习惯,多加一些仪式自然无可厚非。练书法的为了凝神聚气,在开始会有更多的准备,写文章的为了安心创作,也会有所准备,为了更好的有健身效果,健身前的热身也是必要的。
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事情在最开始阶段,仪式太多最易成累赘,别让这种多余的仪式消耗太多的精力。
网友评论
人生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让人活得庄重。
——八月长安 你好,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