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之前仅仅是在微博营销号看到过,开场看到天鸣去拜师学唢呐才恍然大悟此“百鸟朝凤”是指唢呐乐曲。因为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所以突然就很亲切的感觉。依着我看电影一定要跟同伴分享感想(吐槽)的性子(烦死人),于是发生了如下对话:
“你见过唢呐吗?”
“没有。”
“啊?唢呐你都没见过啊(傲骄状),你听过唢呐吗(明知故问)?”
“没有。”
“我见过,我小时候在外婆家见过,一般农村死了人出殡的时候都会请,到现在大部分农村都保留。”
“哦。”(大概是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
感觉完全还没有炫耀够,郑律师也完全没有配合我演完一场炫耀和被羡慕的戏的意思表达啊…不死心的我接下来在焦三爷在灵堂现场时候又开始耳语:
“我们那儿就是这样的,我爷爷奶奶和大伯去世时候也是这样的,一群人跪在那里哭。”
“啊?”(好像引起了一丝好奇心)
“对啊,你看那群在里屋哭的没有,我妈妈他们就跪在里面哭,我爸爸他们就在外面趴着给来吊唁的人一遍磕头一边哭” (我马上详细描述,充实自己的观点)
“不是吧…”
“就是这样啊,你们这边不这样吗?”
“不啊。”
“你外公那边农村也不这样吗?”
“不啊。”
“那以后我带你去我们那里农村去感受一下,如果能遇到的话,你看看就知道了,一样一样的”
“……”
也许是我幼年时代已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又因为年代久远,也没有真正接触核心事情,十岁以前爷爷奶奶大伯相继过世,之后再也没有经历过死亡,除了对灵堂本身以及现场的唢呐匠人、花圈、挽联等印象深刻,知道好像有钱人家请的唢呐匠人是要多一些,其他一无所知,所以在主人要求焦三爷吹百鸟朝凤时,我还表达了些许不屑,认为根本没有这样恭敬,郑律师不附和我,我就自言自语。
婚丧嫁娶请个唢呐班子助兴在北方农村应该仍是主流,两年前回外婆家就路过一场出殡礼听到了唢呐声,结婚请唢呐的倒是真的没有见过(我的意识里都认为是丧事才会请),不过看古装戏里哪个府上有喜事不都是请了唢呐班子吹奏欢乐的乐曲吗,应该在过去也是常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且看婚嫁喜事这一块,请唢呐班子的已经是少之又少,包括我(厮以为农村里的旧风俗都见过呢)都从来没有见过,何况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呢。如果说我见过的农村里的旧习俗已经算很多了,那城市里长大的人没有见过的也是比比皆是,那么市场冲击下的唢呐班子生存艰难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也就是说,我是认同电影里所描述的事态发展的。
正如上面所说,因为印象的偏差,我并不晓得唢呐匠人需要拜师,而且条件严苛,还有迎师礼,还有只能为德高望重的人吹“百鸟朝凤”。在这之前,我都不知道,甚至还误以为是不同的乐曲(还好我晓得百鸟朝凤是名曲)价格不同所以点吹“百鸟朝凤”的一定是有钱人家,看,这就是在物质文化环境下的一个比较正常逻辑的社会直觉。
在观看《百鸟朝凤》之前,我以为学唢呐大概就是民间的拜师学艺,其实这是礼乐,也就是说它不是艺术,而是封建礼仪。后来我跟郑律师在讨论,为何唢呐不能像西方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一样自由发展,可以怡情,可以创作,可以成为名匠为后世仰望;为何焦三爷不能够像贝多芬一样,用钢琴曲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填补生活的创伤。是的,它不能,因为它传颂的根本不是声音,而是一种仪式感,它信仰的是为人敬重的师傅,而不是受人崇拜的大师(细细品味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看看那拜师先磕头的仪式,看看那只能传给一个人“百鸟朝凤”的班子规矩,看看那被深深看重的迎师礼,看看那吹奏“百鸟朝凤”时全场人敬重的、凝视的目光,那就是唢呐匠人们一生都在追求的满满的充斥着仪式感的,假如可以叫作“江湖地位”。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压力倍增,仪式感是多么奢侈的一种追求。
十几年前天鸣他爹捆着打着要他去学唢呐,希望他一定要出师,学会百鸟朝凤,完成他的梦想事小,更重要的是坐上那把太师椅接受众人的膜拜,光耀门楣。我一点都不相信天鸣他爹有一颗传承文化的心,有一颗多么虔诚的赤子之心,我甚至不敢断定焦三爷和天鸣心里是否有过,如果电影里曾有过,那是在天鸣去看焦三爷时醉酒奏乐那一段,是天鸣他爹拿上啰去助阵那一刻,还是焦三爷死后天鸣吹奏百鸟朝凤的时刻呢。在那个年代,至少在电影里记录的时间格里,焦三爷的位置那是地位的象征,被人追捧敬仰,是刻在骨子里的封建文化。然而,凡人最擅长的就是识时务,所以在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情况下,天鸣妹妹和蓝玉到西安打工后,唢呐班越来越少的出师时,天鸣的母亲喊他放下那把破唢呐,跟着蓝玉出去打工赚钱。而这时候的天鸣,我并没有感受到他的痛苦,他只是迷茫,他一方面看到焦三爷执着的停在过去,一方面看着蓝玉和妹妹以及游家班的人马不停蹄地追赶着生活的希望,他左右为难。
以致于在看完后我跟郑律师都在苦苦寻求像唢呐这种带着传承感的仪式感的传统文化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在天鸣接手游家班并有衰败的势头时,我悄悄地说,可以发展成丧葬一条龙服务嘛,欧,这也太没有仪式感,pass!可以成立兴趣班,教人吹唢呐嘛,现在鼓吹传统文化得厉害,如果高考加分的话会有很多人愿意学的,欧,利字当头也太太没有仪式感了,pass!可是也不能完全寄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付局长吧,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靠谱,取走了原声带,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也只是个荣誉问题,怕是再也没有后文,并没有真正解决唢呐传承的问题,顶多是来了某某重要领导像戏子一样上台表演,这就是太太太没有仪式感了。(我不敢说pass…)
也就是说,如果不随着社会主流观念发展,又不能做好营销,还想保留原汁原味的传承太难了。社会倡导和社会想要留下的本身就是相悖的,文化糟粕深深浸透于传统文化精华之中,传统文化的存亡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是我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正如前面提到的,仪式感是多么奢侈的一种追求,也许放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它是带着某种色彩的群体形态,并在历史长河中以固有形态展示在大众面前,而如今,仪式感也只是有信仰的人心中一点点自我怜惜,是个人意识,自身完成某种设定,是一个人的事情,只能一个人完成。通俗点说,在过去有人配合你演一场你是大爷别人都是孙子的戏码,那现在你只能在心中默念我是大爷你们这群孙子全都跪下的内心戏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