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使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时候的事:
说实话它内容积累十分多了,UGC模式也走得很好,但编辑器一直是一种工程版的水准,忙着做各种培训变现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根本的东西,迟迟不改进,常常低于预期,基本就可以PASS了,我毕竟也是个普通用户啊。
——此处指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写了很长的文章,结果不小心刷新后全没了,到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员工的群里吼了几句,老曹说了句关于恢复的事,只能恢复草稿箱里村过的(卵用?),然后我就说了些可以改进的点,没有得到反馈,那好吧,弃用之~
用惯了简书和印象笔记的编辑器,我没有用WORD先写一遍的习惯,不是考虑不周,只是时代不同,很多东西用户已经不喜欢去考虑——它就该那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不是吗?
不留情的说,PMcaff的编辑器前段时间情况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差不多,不过群里大勋一直在收集改进意见,随后的一段时间PMcaff加入了一些人性化的功能,比如编辑器可以粘贴图片了,内容可以自动保存了,虽然离简书的编辑器还有距离,但我坚信改变就有生命力!
体验的好坏不能直接盈利,而是间接的在提升产品的价值,这些细节都会被用户看在眼里,认可度的提升也会水到渠成,特别你的用户是一堆产品人的时候。
一群产品人聚集的地方,如果本身也没法做成一个可用性高,有美感的产品,就算能够很好的生存,也是有遗憾的。
回归正题
这次体验的是商业周刊
和纽约日报一样,商业周刊APP也是一个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例子。
首先了解一下商业周刊的背景:
14年,商业周刊受金融危机和新媒体的冲击,广告页数狂降,欠下巨额外债,被彭博社收购,在之后的产品线中,商业周刊仍独立运营,但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网站的title上,产品被叫做彭博商业周刊
相关阅读:
百科:
APP宣传页:http://www.bbwc.cn/
彭博商务周刊官网(需翻墙):http://www.bloomberg.com/businessweek
下面单就表现层方面谈谈,这本号称App Store里最好的中文杂志的应用(前段时间不是使用引导性词语, 如“最好”,“第一”的命名都被干掉了吗)
首先是列表页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单从首页的样式来看,是不太美观的,由于留白不够,线条显得密集,而且分给线和指示符这些元素的使用使整个页面样式过多,标题加简介两个字段的显示字体很小,而且与标题使用了童同样的颜色,主次不清,可读性有一定问题。
列表上的这个指示符是多余的,在列表的使用上,用户已经养成了习惯,列表本身如果是信息的题目,则属于可点击的,这个箭头在版面中无异于画蛇添足,另外配图也缺乏专业性,黑色的图片外框又是一种颜色,进一步增加了页面的视觉压力,让人无法聚焦到内容上。
列表显示部分标题和简介这两个字段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很多APP种显示的阅读量,评论数,分享按钮,点赞数等等字段是否有其意义,是否能帮助用户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答案是“否”。
反而是题目和一句话的简介更具有价值。
改进意见:增加资讯列表宽度,去掉指示符,去掉配图边框,增加缩略图的大小,通过留白和颜色更加浅色的分割线来区分两条咨询,达成一种清晰,顺从的阅读体验,仍然是题目和简介展示两个字段展示在列表中。
这一处是首页策划后的一个部分,它独立于分段控制标签之外,是一个完整的推广页,这个板块的位置我不敢苟同,但集中展示推广内容对用户来讲是很文明的一种方式,缺少了列表中过多推广信息的干扰,也维护了杂志本身的专业性,这点在一些垂直领域媒体中可以去借鉴。
App
中的详情页侧滑行为是切换文章,这种模式是一种近乎纸质媒体杂志的概念模型,在移动设备中,iOS设计由于缺少返回键,这个行为一直是返回列表页,其实完
全可以两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行为,向右滑动使用更符合iOS设备操作习惯的返回,想左滑动完成文章浏览,切换后在详情页导航处加入关闭键来完成快捷返回列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