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哈佛高效学习法》,作者王艺宁
以下是学习了第一章的一些笔记,文末有重点提炼,不耐烦看这么多字的,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我们要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而提问式思维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前提。
首先,我们可以判断一下,自己是学习者还是评判者。
那么,什么是学习者,什么又是评判者呢?
对学习者来说,对曾经的关注点落在“学习”上,追求的是多种可能性,提出的问题是积极的,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对于评判者来说,他们的重点落在对曾经事件的评判上,以消极为主,提出的问题多为批评和指责,容易沉溺于所失,担心意外出现后,后果由谁承担,自己是输还是赢,是获利还是受损。
学习者和评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积极和消极,在于思维的活跃程度。
举个例子,一个创业者,由于决策失误而陷入危机时:
如果他具备学习者的思维,就会对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行透彻的分析和反思,并从中发现失败的原因,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性的疑问,在进行解答,从而更好地度过危机,而他也将从中收获新的宝贵经验。
如果他有的是评判者思维,就会始终纠结于犯过的错误,一遍遍提出质问性问题,为什么当初要那么做?为什么不能谨慎一些?因为他始终在意的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了怎样的负面影响,而不是着力于突破已经存在的困境。
由此可见,拥有学习者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学习。
在哈佛,最常见的教授方法是苏格拉底法,也叫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步骤:讽刺、助产、归纳、结论。
开始,从学生常见的事物或者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教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学生可以反驳老师及其他同学的观点,甚至可以随时展开讨论。待学生回答讨论后,教授会接连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得学生陷入矛盾和自我怀疑中,迫使他们承认自己观点的错误以及知识的匮乏,然后教授再提出转折性的问题,再度频频发问,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通往正确的方向。
苏格拉底法与讲授式教学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知识,而是主动学习,自发思考,自主探索正确的答案,其可贵之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
这下,我们知道了提问式思维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培养提问式思维呢?
试想一下,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提出问题呢?不知道答案但是想知道的时候。关键就在于一个“想”字,所以,好奇心是提问的第一动力,想要培养提问式思维,就要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
我们可以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入手,引导自己提出问题。
假如,你的身份是一名学生,在上课时,不要一股脑儿地将老师的话都记下来,重点写下那些自己不懂的问题;做练习时,学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每当做完一道题时,有意识地问问自己还有没有另一种解法;课下,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从日常出发,结合自身,多提出相关的问题,一来可以帮助自己培养提问式思维,二来也可以使得学习和工作有所进步。
具备提问的意识后,要对问题有一个大概的分类,定义“胖瘦问题”:“瘦”问题,是指非黑即白,有固定答案,且可以轻松找到答案的问题。“胖”问题,顾名思义,包含万千,它也许并不复杂,但是没有固定答案,因人因情况而异,有多种可能性;也许答案固定,但需要层层筛选,步步推理得出;总之,不管哪种情况,一旦提出时,都需要探讨一番。
“胖”问题就是需要提出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在剖析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出更多有深度的相关性问题。
另一方面,问题也有好坏之分,好的问题能够让他人一眼明白是谁产生的,解决的重点在哪里,而坏问题则会让人一头雾水。
比如,一个人提出了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阅读效率?这就是一个坏问题,那么好问题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呢?如下:作为一个销售工作者,我如何提高有关提升销售能力类文章的阅读效率?
问题的产生者是谁非常重要,面对的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不一样。
所有问题的提出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解决,但是提问式思维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解决的过程。可以这么说,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思考的机会。如果忽略过程,直接获得答案,那么这样的机会就会被浪费,提问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问题的确被解决了,但是个人的相关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提问式思维,之所以能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优秀,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整个世界,主要原因就是其背后蕴含的主动性。主动学习,才称得上有效学习;主动思考,才能称得上有价值的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会没有思路,陷入死胡同,这是因为已知的确定条件太少,或者存在误导性导致的结果,这样的情况下,假设、假设型提问就成了一种突破困境、解决问题的途径。
假设法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干扰选项过多,导致无从下手;二是思路不明朗,不知从何切入。第一种情况,假设的作用就是进入每一个选项之中,探究分析其可行性,演绎推理,实验认定,一一排除,很多科学假说的提出就是如此。第二种情况,要先抛开问题本身,从相关性入手,提出假设性问题,开阔思路,发散思维,进而打破困局。
假设的提出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有效与否的标准,并不是掌握了多少硬性知识,而在于你的思维能力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是否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进行假设呢?首先,为了培养提出假设的习惯,可以不必额外进行大量的准备和研究,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地写下一些问题的初步设想。其次,为了证实你的初步设想,就需要你对它们逐一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并理解相关菜量,以便让假设得到充分的思维验证。最后,不要抱着自认为知晓答案的态度去思考。受个人能力和经验所限,假设仅限于初始阶段,只有抱着求知的学习心态,思考假设的结果才能对学习有所帮助。
当单个的知识点之间以某种形式联系起来后,松散的知识点就会变成牢固的知识晶体。知识晶体是知识点之间的一种稳定的有序架构。
常见的知识晶体结构:树状结构,指包含、层级关系,如标题目录。序列结构,指因果、顺序、逻辑关系,如流程图。关联结构,指存在关联性,如金字塔结构。数据结构,指形象展示数量差异的结构,如各种图表。
当你获取新的信息时,如果能够将其与之前的记忆建立联系,那么就达到了有效的深加工,这一过程的系统做法就是构建知识树,即将获得的新信息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记忆逐一建立联系,这样就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知识树的每个节点之间都有紧密联系,每个节点的建立都是一次深度思考,将单个的知识点交织成一个整体,不易遗忘且易提取。知识树一旦构建完成,即使获得的信息非常多,也不会感到杂乱无章,反而会使知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条理越发清楚,不同的知识树杈之间或许也能产生联系,如此便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在当前背景下,我们需要从可能的问题出发,学习那些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才能事半功倍,实现高效学习。以问题为中心,用问题树代替知识树。
问题树的构建不单单是表述问题那么简单,出了定义问题是什么之外,还要有问题解决的标准、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案、相关性问题、延伸性问题。每一个问题的陈列都需要有以上内容,指向各个领域的知识,可以称之为问题晶体。而问题树就是诸多问题晶体的集合,且一个问题可以再向外延伸产生新的问题和指向。
当你面临一个问题,想要找到最好的答案时,会怎么做呢?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可行的方案,除了自己思考之外,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通过某种方式,获取他人有价值的答案,再整合提炼最终达到目的。
联机学习,就是把很多人的学习资源、思想汇聚在一起共享讨论,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和整合他人更多更好的知识、学习方法、问题答案等。
构建问题树与联机学习结合在一起,就能够通过问题汇合自身与他人的学习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学习,不仅能够快速获取知识,更能有效解决问题。构建问题树的最终目的是彻底解决问题,减缓新问题出现的速度或者杜绝相同问题的反复出现。
重点提炼
1、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自主学习意识的体现。提问式思维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前提。
2、积极的学习者思维更有利于学习。
3、对话式教学的苏格拉底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
4、好奇心是提问的第一动力,想要培养提问式思维,就要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
5、好的问题能够让他人一眼明白是谁产生的,解决的重点在哪里。
6、提出假设,突破思维困境。
7、知识树的建立能将单个的知识点交织成一个整体,不易遗忘且易提取。获取的信息多,不但不会杂乱无章,反而会使知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条理越发清楚,不同的知识树杈之间或许也能产生联系,如此便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8、因为问题的层出不穷与大量重复导致解决问题的速度跟不上问题出现的速度,于是从问题出发的问题树应运而生。
9、联机学习,把很多人的学习资源、思想汇聚在一起共享讨论,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和整合他人更多更好的知识、学习方法、问题答案等。
10、构建问题树与联机学习结合在一起,就能够通过问题汇合自身与他人的学习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学习,不仅能够快速获取知识,更能有效解决问题。
最后,今日计划,完成~
最近看的是这本书,之前那本看烦了,换一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