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军
①
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有近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一首接一首,一篇接一篇,那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就这样流淌着进入孩子的心田。
我不知道这些孩子,是不是读过绘本《田鼠阿佛》。如果读过,他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田鼠阿佛是可贵的。在最寒冷、最饥饿、最无望的冬日,阿佛带给了田鼠们以阳光的色彩,以春天的盼望。
这一切,都是经典文字的功劳。
有谁说,这些少年时代的阅读,不会变成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滋养,成为一辈子的印记?
在孩提时代,让孩子接受经典语言的熏陶,善莫大焉。倾听童声吟唱,感受不一样的音韵、节奏,也让我对这些古文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语文老师,如果不摆脱功利心态,如果不让孩子多接触有质地的语言,那就是不合格的。
细看周老师给学生推荐的诵读篇目,像《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观潮》这样的经典美文都选取进来,阅读这些在历史的星河里熠熠闪光的珠玑之文,哪怕是“不求甚解”,对孩子的语言训练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有一天,他们能优雅的表达自己,或许会感激这每天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朗读。
②
绍兴蔡朝阳习惯用“原力觉醒”来形容孩子们身上那种渴望获得新知的内驱力。在周向霞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这种“原力觉醒”。当时,学生正在默记“日积月累”板块,周老师忽然说:“一会儿我要搞突然袭击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突袭呢?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同学,他们似乎很期待,看来周老师很擅长这样的“小技巧”。
“21课中,孔子曾经说了一句话,是什么呢?请记下来。”
课堂上一片吸气声,看来这是个考验。随后,这些小孩子们皱眉的皱眉,咬笔管的咬笔管――孩子们的兴奋劲被激发起来了。
周老师呢,慢慢悠悠地说:“我曾经提醒过大家,课本上的边边角角都有信息,要学会正确提取。”
“再想想,五分钟好不好?”
终于,一个小手举起来了。“好!加十分。”
一个,两个……
我身边的小女孩似乎着急了,她眼睛盯着周老师,左手却悄悄去翻书的一角,她多想一下子翻到那个熟悉的地方啊!可惜,老师似乎总是能看到自己,这让她非常紧张,几次努力下来,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掀开了几页书。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想一下子翻到那个地方啊,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吧!”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学习的渴望,是不是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
③
在学生专心默写的时候,周老师悄悄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下两行字:小丽多才多艺,今天雨真大,然后悄悄用黑板掩上。
娟秀、工整的板书,体现了老教师的功力。
“同学们,合上课本,认真地听。我的小表弟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这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突出了什么?”
孩子们纷纷举手。“胆小!怕!”
“好,现在来看黑板,如果写小丽,要突出什么呢?第二句话突出什么?”
“多才多艺!”
“雨大!”
“围绕一个意思要写清楚,现在开始写吧!”
几分钟过去了,周老师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刹不住车了吧!”“喜欢读书,喜欢小动物,这是才艺吗?是爱好吧!”……
面批,应该是最好的师生活动,孩子能会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④
整节课,周老师话语不多。可在她的指挥下,课堂井然有序。说实话,面对这样的小孩子,如何让他们投入地读书学习,我感觉自己绝对搞不好。
“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细节,有的同学习惯于漏一笔,添一笔,这都不是这个字。”
“谁最安静?是焦楚芸(音)最安静!”
“所有同学坐正,第一个坐正的是李雨轩(音)。”
孩子成长需要引导,学习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在这节课上,周老师全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