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半夜宝宝入睡后频繁的崩溃大哭以及我后来让她放电的长时间哭泣让我白天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愧疚感,于是一直在想怎么弥补。
阿姨根据她带娃的经验,在“不抱睡”这一点上跟我达成了共识。无奈宝宝之前已经抱睡成了习惯,醒来发现躺自己床上就会大哭。
今天晚上阿姨的尝试是娃眼睛闭上就把她放床上,让她适应在床上进入睡眠的过程。娃醒了如果大哭就把她抱起来,等到下一个犯困的迹象出现,再放到床上。总之是使她从“抱睡”的过程中脱敏。这招还挺有效的,经过一两个睡眠周期的调整,娃能成功在没有哄睡的情况下独自睡一个三十来分钟的短觉了。
到了我带娃的时间(因为娃目前的睡眠周期是三小时,晚上我们分工,一人带一个三小时,另一个人睡觉),因为接近12点,娃挺困,吃奶的时候就眯着眼睛了。我的诉求是让她大半夜的能睡整觉,不要睡一会儿就醒。想到之前《婴幼儿睡眠全书》里提到过“接觉”的概念,就想试一试。
先重温一下书里“接觉”的相关知识,大概说到的关键点有四:
1.婴儿出生前三个月是先“快速眼动睡眠”(REM)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三个月后过渡到先“非快速眼动睡眠”,后“快速眼动睡眠”。REM属于浅睡,因此在前三个月,如果宝宝依赖抱睡或者奶睡,一旦大人在REM阶段就把宝宝放到床上,入睡环境的变化会让婴儿更容易惊醒过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主张训练孩子的自主入睡能力(自主入睡可以维持入睡环境的前后一致性)。一旦自主入睡形成,大人就会轻松不少。当然,如果我们目前采用的是抱睡或者奶睡,也没关系,为了让宝宝更易入睡,我们可以选择多抱一会儿,待其进入深睡阶段再放下,这样就不容易醒来了。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表现判断潜睡和深睡阶段。如果是浅睡阶段,头、嘴巴、手脚动静较多,不时会有微笑、皱眉等表情,尤其是REM阶段,能看到眼皮底下的眼珠子在不停转动,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深睡阶段婴儿呼吸均匀,手脚嘴巴眼睛等不再乱动,看起来睡得很平稳,也不易被外界的声音唤醒。
3.不同月龄的宝宝一次短睡的长短不一,一个多月的孩子一次短睡大约在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这也是为什么小月龄宝宝睡得短。接觉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婴儿一次的睡眠时间,将两个或多个短睡延长,并到一起。
4.不同哄睡方式的强度不同。边走边拍的抱睡、奶睡是级别最高的,其次是不走动的抱睡,拍睡、引入安抚物、白噪音或音乐、嗯嗯声等级别再低一点。在训练自主入睡的时候需要用低级别的哄睡方式,引导宝宝发展内部的睡眠动力,因为接觉一般比入睡更加困难,接觉的时候一开始可以选择高级别的哄睡方式,慢慢降低强度,直到形成长睡的习惯。
接下来是我第一次尝试接觉的经过。
晚上11点半,娃在迷迷糊糊中吃了一顿夜奶,眼睛是闭着的,但尚属于浅睡阶段。拍嗝的过程中她也没睁开眼睛。但根据前几天同一时间段的经验,她因为日夜颠倒,这个阶段的睡眠并不是夜间睡眠,而是小睡。我希望通过几天的接觉让她在这个时间段睡整觉,并逐渐过渡到夜间睡眠。因此我需要帮助她睡三到四个小时连续的一觉,三四天后形成习惯就可以慢慢撤掉外部的辅助了。
大约11点45分,她吃完奶,11点55分,拍完嗝。我让她在我手上继续靠着,拍一拍,起身走两步拍一拍,大约到12点05分,我看到她的小嘴闭上了,呼吸均匀了,就先把她放到大床上,接着规律地拍拍她,确定她没有回到浅睡状态,已经睡得比较熟了,再放到小床上。因为一段浅睡在30分钟左右,大约过了25分钟,我开始引入接觉,直接采用了哄睡强度最高的边轻轻走动边抱着拍,过了几分钟,她果然回到了浅睡状态,眼珠、嘴巴、脖子开始转动,发出哼哼声。书上说接觉一般10-15分钟即可,但我看她一直都在浅睡状态,就多接了会儿,持续了30分钟,放下后她安睡了30分钟,我继续抱起来接觉30分钟左右放下,安睡了一会儿她的状态变成左右晃动脑袋,嘴唇也在动,判断是饿了,就不再接觉。三个小时到了以后就给她喂了奶。
因为她的状态还处于半困,下一顿喂完奶后顺利进入了夜间睡眠,睡到6点左右醒来。
这一晚总算睡得还不错。
明天晚上继续巩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