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学生犯了错,同样用三颗糖奖励学生,为什么收到的效果却不一样呢?
1.一个是有效沟通,一个是无效沟通
陶行知先生和学生之间始终是有语言交流的,并且一环扣一环,可以说是因为学生具备了尊敬师长、见义勇为、知错能改这三项优秀品质才被奖励了糖果,是顺理成章的。而那位老师和学生的谈话属于无效沟通,全程都是他自己在说、在评价,孩子有孝心、善良、热爱读书这些似乎是老师为了给他糖果而特意挑出来的优点,很是牵强。
2.一个有自己的观察、调查和体察,一个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测
陶行知先生表扬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都是经过观察、调查和体察的。比如他表扬学生有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时,就说已经问过周围同学了,是那个孩子欺负女生,所以他才见义勇为,替人打抱不平。说明来和学生交流之前先做了调查研究,了解了孩子的品质,才有的放矢。
那位老师大部分情形是在做主观臆测,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心理和品质,他并不清楚。
3.一个有真正的教育智慧和情怀,一个有热爱学生的真心,却缺少一点洞察人性的气场。
陶行知先生的伟大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在孩子已经明显做错事的时候,依然能够发现其背后的亮点,去塑造他的行为,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
这位老师呢,我们只能说他也有一颗热爱学生的教育真心,却缺少一点站在高处洞察人心的气场。
孩子不会因为三颗糖而改变,除非他从你的话语中真的听出了自己的那份向上生长的力量。家长表扬孩子也是一样,你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是敷衍似的称赞,他可以从你的话语、你的表情、你的眼神中看得清清楚楚。
糖只是一个形式,是一个甜蜜的道具,老师的语言和行动才是真正开始他甜蜜人生的钥匙。向大师学习,我们还差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