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读一本书《孩子:挑战》,我迫不及待的要将它推荐给所有我认识的妈妈。
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实用了。
如果在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研究儿童心理学,也许,教育孩子的过程会相对轻松一些。
过去,每每提到心理学,我避之不及。我觉得那是一门超级复杂的高门槛学科,就像学习法律一样,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我也认为,很多问题,我可以靠自己的勤奋思索和善于发现来解决,完全没必要去看心理医生。何况,我也没兴趣去研究我周围的人的心理活动,我自己的问题都应对不暇呢。
可是后来我当妈妈了,为了教育好孩子,我必须尝试去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语言。后来我发现关于心理学知识的基础认知是了解人类行为的最佳理论捷径。因为我买过许多育儿书,也研究过许多真实案例,但依然找不到头绪。因为有些书上写的都是一些育儿的经验碎片,不成体系,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骨架”来承上启下,联接每一种行为动机的前因后果。凡事都有一个“幕后操纵者”,慢慢的我意识到那就是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那时我过于目光短浅并开始谦虚的拜读相关著作。
老天知道当我的育儿“疑难杂症”被这些知识分析一一化解的时候,我有多么的欣喜若狂。我感激这些书籍老师,也感谢我自己,这么多年断断续续依然没有放弃阅读习惯!而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能找到解释问题的线索和开启新生活大门的钥匙。我强烈建议和我一样处境的妈妈们去阅读儿童心理学书籍,比如《孩子,挑战》,因为这本书专业却不枯燥,完备却不冗长。在我看来,一切的儿童日常行为都建立于他们懵懂的自我认知之上。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我们会更了解我们的孩子,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
父母积极的态度,是开启孩子心灵大门的第一步。如果你能发现孩子的苦恼,并且乐于帮助他们,善良的孩子们又怎么会看不到你的努力?他们也会帮助你,拥有关心自己的父母是多么的幸运啊!
举个例子,孩子五岁的时候,开始学习认知自己的情绪。很多孩子会无缘由的发火,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更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暴脾气,每个孩子因为天性差异会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我小的时候,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近,我感觉什么话都可以和妈妈说。所以,每当我有情绪困扰的时候,我都和母亲敞开心扉。我会在她面前哭,在她面前表露出真实感受,她不会嘲笑我的不成熟,而是感同身受的帮我分析,给我提供有用的建议。但现在,不是所有的亲子关系都这么亲密坚固,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敞开心扉。所以,父母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孩子,理解他们。而不是不成熟的想当然的去评价他们,这些大人之间的幼稚行为,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照搬到教育孩子的形式上。
因此,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大人要先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如果可以,和孩子好好的坐下来谈谈。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就等他们哭完或者吼完了再开始,这是对彼此的尊重。你在用行动向孩子说明:我是站在你这边的,不用怕,有我在。
有了可以信任的父母,孩子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在讨论的过程中,大人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的评价。父母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还不完全了解自己,需要耐心去应对新的年龄段带来的“新课题”,学习相应管理方法和改进方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足够的等待来完成的一步步成长的过程。大人要教孩子深吸一口气,放慢脚步,稳步前行。因为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长成大人的。目前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事情来分析事实,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明白有哪些是要努力的方向。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尝试让自己最终能够做到合理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
看到自己在进步,变得更加快乐,亲子间的信任感会被加深。孩子将逐渐建立起自信的人格,培养积极处事的能力并乐于你的陪伴。
这些不正是我们期待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