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原创首发】
引言 昨天早上看到一位友友分享写作这件事,主要内容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坚持一段时间后的自我怀疑。这位友友的日更徽章是365日,仅此一个数据,都是超越了大部分人(包括我)的坚持。日更路上的我也会时不时有类似的怀疑,这篇文章很自然就闯入我的思绪,引起了我的共鸣。当时很想说点什么,无奈早上太匆忙,接踵而至的新事情很快就覆盖了留评这件事。然而,关于写作和坚持写作的思考,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写作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为什么要日更写作?
如何有效训练写作?
01 写作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在我看来,艺术意味更依赖基因和天赋,是先天决定;科学更依赖知识、技能和训练,是后天习得。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艺术或绝对的科学。泛化来说,应该是一定阀值的天赋+一定量级的训练,两者缺一不可。
问题的关键是,就写作这件事情来说,其天赋阀值是多少?我(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个天赋阀值?
这个问题是一切怀疑的根源,尤其是坚持一段时间,还是没能稳定输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或者遇到瓶颈很难进一步突破时,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从根源上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天赋的重要性,天赋决定你在一条路上能走多远,有多大的可能;努力只能决定你能多大程度上接近天赋的极限。
大梦想需要大天赋,小梦想需要小天赋,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文学家、小说家、诗人等等,恐怕没有必要的天赋是不行的。而且这样的天赋不会藏得太深,深到一把年纪了都还没有被发现。
思考到这里,我发现我更认同写作的艺术性,更认同天赋在写作上的作用,同时对自己的天赋持谨慎且悲观的态度。
我既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写作大师,也不认为自己可以靠写作养活自己。
02 为什么要日更写作?
既然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写作大师,也不认为自己可以靠写作养活自己。为什么还要日更写作呢?
日更写作与随意写作不同,是有压力、有计划、有目标的练习,希望通过练习达到某种既定水平。
这种断定自己不行,又坚持日更的行为似乎有些矛盾。
所以,到底为什么还要日更写作呢?
这和知道自己不能成为形象管理大师仍然热衷穿搭技巧的爱美姑娘一样;
这和知道自己不能成为大厨仍然热衷美食的美食达人一样;
这和知道自己不能成为书法家仍然热衷练字的书法爱好者一样;
……
坚持日更写作,因为写作是发自内心的兴趣,是甘之如饴的过程,是愉悦身心的爱好。
因为喜欢,所以想要去做,去做好,去享受书写和书写中进步的过程。
书写的过程就像吃一顿喜欢的大餐,买一堆自己喜欢的衣服,追一部好剧,玩一场酣畅淋漓的通关游戏。过程就是高质量的时间消费,你不会再多余去问,做这些事会得到什么?
03如何有效训练写作
这是我常常思考,但只有不断变化和迭代的心得体会,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是参考答案)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做总比不做好。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有效训练写作,那就把“有效”放一放,直接开写,每天都写,想写就写,不想写也约束自己写一写。毕竟再亲密的恋人也有审美疲劳、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兴趣也好、爱好也罢,都不仅仅是享受,也需要经营和维系。
只要有行动就一定会有进步,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思考、整合与表达的过程,都是一次写作的提升。
第二个层次,主题式写作训练。
相比于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写作,主题式写作是更有效的训练。
入驻简书平台后,我有意无意地经历了从随心所欲式写作向主题式写作的发展。
因为喜欢写作,喜欢表达加入简书。上简书后却又为主题发愁——满腹心事,无文可写。于是只能随意而写,把日更当成一个任务,抓到什么就写什么。
日更一段时间后,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这也算是一个日更的第一个阶段性进步。
有文可写后,又发愁如何把文章写好一点?于是开始了主题式写作。
我主题式写作的第一站(至今)聚焦的主题是回忆家乡生活的散文和读书笔记。果然,主题写作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多篇这两个方向的推文,这也算是主题式写作的阶段性进步和收获。
主题写作的好处是聚焦。
集中精力攻击一个点,就容易在这个点上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要知道,在穿过从业余到专业,从入门到精通的窄门后,世界可能又是想通的,因为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是想通的。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还是其他领域的隐形大师。
如何开展主题式写作训练?就是围绕一个方向和题材反复写,写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同类优秀作品,甚至是有意识的仿写,写到有机会被推荐,写到感动自己。
第三个层次,系统性练习写作。
写作是一个系统性输出的过程,要写好文章可能需要先走系统性的输入,包括文学积累和生活积累,然后是系统性输出,包括构建与表达。
系统性练习应该是一个包含输入和输出的积累过程。以终为始,选择一个主题,去阅读、体验、观察、思考、表达。
系统性练习还是理论构建的观点,我还没有能力和时间去触及和实践。
仅以此文的思考自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