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强者心路
012《脩身》第二

012《脩身》第二

作者: 墨者顾如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10:25 被阅读46次

012《脩身》第二

本文可以视为《墨子经义释诂》的缩减版。由于儒者大幅度“校改”墨子书,并形成了认知惯性。导致我们需要处处辩论、论证其错误,导致《墨子经义释诂》篇幅太长。而且里面三分之二内容在作辩论。不便于阅读,也使不知就里的读者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辩论。所以顾如将《墨子经义释诂》以语句简说方式登载到这里。需要参考我们所作论证的读者,还是需要参考《墨子经义释诂》。

0021

《脩身》: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注1):“脩身”不可写作修身。概脩是肉干,是缩水,是做减法。修是修饰,是做加法。老子曰:为道日损。墨家出自道家,与儒家不同学统。墨家采用“脩”字,正是其中一个体现。墨家脩身与治道讲的是疏堵。疏者,放开而已。堵,才是有所作为。也就是做减法。大取曰,圣人以除害为务。  (注2):本,在墨家是被遵从、保护、返利的对象。正如树干、枝叶、花朵对树根的作用。与儒家式本钱之本相比,不同点在墨家认为本是需要被遵从和感恩的。  (注3):行为本,表现了墨家以外脩内的特点。我的某个心行对外界有害,我就需要收敛。根据外界对我的反应,对我的心行做减法,以外脩内。

————————

0022

《脩身》: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传闻。  (大意):具有使近者亲、亲戚附、处理当下事、富有学识的德行是本。不可以简单认为近者、亲戚、当下事、学识是本。不可以读作置本不正。此句近于“一室之不扫,何以扫天下”。

(注1):本,在墨家是被遵从、保护、返利的对象。正如树干、枝叶、花朵对树根的作用。

————————

0023

《脩身》:君子察迩而迩脩者也。见不脩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脩矣。  (大意):察知近者对自己的抱怨,依此脩身。见到怨毁,如果不去除自己的不当行为,是会遭到反制的。

(注1):墨家脩身,以外脩内,对自己的心行做减法。  (注2):孟子本于自心,不知克己。孔荀用于克己的是君王制定的礼法。而墨者用于克己的是人们对自己的反应。“以怨省而行脩”。

————————

0024

《脩身》: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大意):辨别他人,也辨别自己。因自我掩饰而攻击别人,因自我防卫本能而强言辩解,乃至于想杀伤别人,都是幼稚的。不要让幼稚的想法占据自心。

(注1):谮慝,因自我掩饰而中伤别人。批扞,因自卫而抵触。  (注2):孩,幼稚。墨家认为人性不善亦不恶。所谓恶,只在与他人发生关系时存在。作恶是因为缺乏智慧。  (注3):这三句是互文,每一句都对自己也对别人。

————————

0025

《脩身》: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大意):当我们逐渐提高自己,减少对他人的为害。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越来越顺畅的行为能力。并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渐提高对自己的愿景。

(注1):愿欲,是愿;设状,是景。合称愿景。包括富有。

————————

0026

《脩身》: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注1):廉,反思。贫则见廉,墨家认为穷人也有当穷之处。  (注2):富则见义。富人必须按照规则行事。富人掌握的资源多,不可放纵自己。

————————

0027

《脩身》:藏於心者无以竭爱,动於身者无以竭恭,出於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巅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大意):藏于心、动于身、出于口,其用就不会竭尽。让爱、恭、驯这些美德体现在自身,并且毕生实践,就已经可以算是圣人了。

(注1):竭,竭尽。是贬义词。无以竭爱,是爱无以竭的倒装。提前无以竭作为强调。藏于心,是种植于心。就能够源源不断地生长而出。而之所以实践能使义不竭,是因为行义会感染别人。等于我被复制了。  (注2):恭,尽力、严肃、尊重。驯,驯服——相对于野而言,读作温顺即可。

————————

0028

《脩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大意):志向要坚定,如此才能调动自己的全部智能。要能实践自己的言说,否则行动就不可能产生结果。

(注1):此条接上一条,指出如何才能让人们相信我的义,从而接受我的义。  (注2):注意,强是强度——坚定。而不是儒家的志高——高标准。

————————

0029

《脩身》: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徧物不慱,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大意):不懂得分财;不能守道;懂得越多却不懂得更加忧惧;辩是非却不能去察知实情的人,不能同行。

(注1):慱,忧惧。不要改作博。墨家脩身是减法,外脩内。懂得外部越多,知道自己的错误越多。  (注2):此段与儒家不出户知天下相反。

————————

0030

《脩身》:本不固者,末必幾。雄而不脩者,其后必惰。  (大意):根不固则梢必细小危殆。虽然能够强力实践,但如果不脩身,那么就很容易怠惰。

(注1):必惰的原因在于:自身不当,却又想推广自身,必遭人们的抵制、反制。时间稍长,自己也就懈怠了。

————————

0031 《脩身》: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大意):清洁自己的内心,也包括寻求正确的学识之源。然后以身戴行,才能达到目的。虚假的名誉,反而被人们看不起,也可能被推到不能胜任的位置,从而遭受灾祸。

0032

《脩身》: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大意):说了不做,或者做了却只是贪图财物功名。那么做得再多,也不能实现企图。智慧的人以身戴行,努力却不贪图。

(注1):前面段落一直在强调为之。然而为之虽必要,也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

0033

《脩身》: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大意):并不是说得多就好,说的内容是否有智慧才是关键。不是文采华丽就好,文章里能否体现人们的意识才是关键。

(注1):察,察知。联系前面段落内容,此处的察知是人们的意见、意识,而不是空泛的察知是非。参考“君子察迩……”

————————

0034

《脩身》: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大意):他有没有能够察知人们的意识,在他和人们的情绪上能够表现出来。我们察知他的错误之后,可以反其道而行。

(注1):前面段落都是我亲身去察知和作为。此处讲述通过中介察知。可以参考经下第25条。

————————

0035

《脩身》:善无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辩於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於天下者,未尝有也。  (大意):要懂得辩别,要能够以身戴行。要能够淡化对名利的追求。

(注1):行莫辩于身,不单是体现在自己身上,而且是有辩别地,去除错误作为之后体现在身上。  (注2):墨道皆谓“虚”,而不是“空”。少,但是有。墨子曰:少亦无也。墨道说“无”,都是指很少、淡化。

————————

相关文章

  • 012《脩身》第二

    012《脩身》第二 本文可以视为《墨子经义释诂》的缩减版。由于儒者大幅度“校改”墨子书,并形成了认知惯性。导致我们...

  • 醉在書中

    閱讀千字書,脩煉才學文。自古以來,書迺脩身之本、人生之源。借書而得于身脩之人,難以計算。泱泱中華,書詩之國。五千年...

  • 脩身的终极含义

    将身体脩炼返还为 先天元神 先天一炁 乃至至精 方才是真正的脩身也。 ——太易先生

  • 第二卷《脩嫮》

    我早就原谅你们了,只是始终无法能够宽恕自己。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说过:“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就像...

  • 脩行

  • 第二章,新朋友

    父亲带着脩来学校报名了,因为脩不想住在宿舍里,所以借住在班主任赵老师的家里。 安排好居住,赵老师带着脩...

  • 大道家园十大脩身守则

    第一守者,不得淫邪贪色,生活秽乱;当守贞操,使无缺犯。 第二守者,不得杀害生灵,以充口腹;当行慈爱,惠及动植。 第...

  • 邺子脩其人

    邺子脩,名由三国断章取义而来。邺,邺城曹魏定都之地。子脩,曹昂,字子脩。(觉得曹操给儿子去取的字都特别好听:...

  • 0917 秦国发展

    话说这秦国,先祖还要从颛顼时讲起。 颛顼帝,有一个孙女叫女脩。有一天这女脩(xiu)正在织布,突见一玄鸟生蛋,女脩...

  • 秦始末,秦兴衰史(以史记为本)(壹)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颛顼: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2《脩身》第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lk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