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很颓废,已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以前大学生的政治观点,有明显的左右倾向性,而现在,年轻人的政治倾向,始终停留在中间地带。大学生们甚至鄙视领袖这个概念。大家更倾向于集体主义,而不希望展现个性,不愿意创业,而希望加入大企业。能够有稳定的收入,也可以准时下班。当时美国人一定认为,这一代战后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这种想法其实所有人都会有,总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一代差远了。但其实都只是幻觉。只是时代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明显的代沟而已。
50年代,是一个怀疑的年代,怀疑凌驾于一切事业之上,这其实就跟我们的文字狱有点像,美国人总是疑神疑鬼,认为什么都是共产主义。甚至小说,剧本都会时不时的被批评为是在宣传共产主义。
1950年,美国共有300万电视机用户,电视时代开启,当时美国家庭,平均每天看电视4-5个小时,汽车让美国人离开家庭,而电视又把美国人拉回了家庭。自此之后,家庭里最多的话题,基本是因电视节目而起。电视火爆,让电影开始惨淡,好莱坞出现了萧条。靠海外收入才勉强维持。很多电影院都关门大吉。甚至最后荒废的电影院都成了流浪汉的聚集地。
当时的出版行业也在蓬勃发张,民众也第一次,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大量的信息。而当时媒体这个行业,也被大家广泛研究,媒体蓬勃发展,让广告业成为朝阳产业。几乎所有商家,都已经习惯了在媒体上,叫卖自己的商品。当时以友谋私成为赚钱的渠道,有人从中牵线,就可以获得5%的好处费。民主党公务员有不少人都被爆出了丑闻,政府贪污腐败的问题,成了杜鲁门政府最大的威胁。
杜鲁门马上开始反腐,但是他所用非人,他任命的司法部长,叫做麦克拉斯,但他的部门也卷入了丑闻当中,这就让大家更加不信任政府。
1952年杜鲁门的地位越来越不稳定。政府麻烦越来越多,共和党已经连续五次在总统竞选中失利,所以对下一次势在必得。要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得清除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而马歇尔将军,就成了他们的最新目标。
共和党一致反对马歇尔担任国防部长,说马歇尔要对中国造成的局面负责。共和党右翼声势越来越大的同时,杜鲁门的支持率就越来越低,杜鲁门也明白,大势已去,自己不可能再去参选总统了,他必须找一个自己的继任者。这就是艾森豪威尔,他没有党派,甚至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他自己却并不感兴趣。他对记者表示,拒绝承认自己的党派关系。他也避而不谈竞选的事情。
还有一个人叫做史蒂文森,他在竞选伊利诺伊州的州长,杜鲁门希望史蒂文森可以与艾森豪威尔一战,杜鲁门多次会见史蒂文森,给他做思想工作。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布,不再参加新一届的美国总统竞选。
3月开始,共和党选举开始了,艾森豪威尔在被动中,赢得了不少选票,一看这么高的人气,艾森豪威尔也准备正式参加竞选,于是他回国,并且主动要求解除了他的军事职务。艾森豪威尔赢得了共和党竞选,艾森豪威尔的情商很高,他马上与塔夫脱握手言和,也争取了对手的支持,下一步共和党将作为一个整体,去和民主党决战。
艾森豪威尔还需要一个竞选助手,以后会成为副总统的角色,有人提议当时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这个人跟艾森豪威尔互补,他的作用就是吸引那些不太喜欢艾森豪威尔的人,共和党怕这些人转投民主党,所以就用尼克松来吸票。
在民主党这一边,史蒂文森还在推脱竞选,最后史蒂文森实在推脱不掉了。杜鲁门随后宣布,将全力支持史蒂文森,不过这一举动,为史蒂文森带来了不少黑粉。后来他决定断绝与杜鲁门的联系,从而塑造自己的形象。
报纸行业先表达了自己的倾向,201份报纸支持史蒂文森,993份报纸支持艾森豪威尔,不过共和党人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上次对阵杜鲁门的时候,他们看起来也是稳操胜券,结果出来的时候却输掉了竞选。
当时有人让艾森豪威尔抓住朝鲜战争,并且攻击民主党政治腐败,但是艾森豪威尔都拒绝了。这一场竞选跟前几次都不一样,在大选前夜,纽约时报还在说,这是一场充满变数的竞选,现在根本确定不了谁会胜出,最终艾森豪威尔胜出,赢得了大选,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飞到汉城,当时那里还在打仗,而此举就是告诉美国军队,下一任美国总统将全力支持军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