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然而,他却不得善终,至今仍在正史中被扣上了谋逆的标签。
提及他的死,对韩信而言很是憋屈,但对于大汉王朝来说,确是必然的。
他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不归路的?
有人说,他情商太低了,学学人家张良多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话的确没错,但他即使如张良般归隐,恐怕也难逃一劫。
要说这结局,我们先来看韩信的性格特点。
韩信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徒四壁。但是他抱负远大,他看到当时社会正处于改朝换代之际,预感暴风雨很快就要降临。于是专心研究兵法,练习武艺,相信会有自己的出头之日。所以,他习惯于佩带宝剑,加上韩信身材高大,属于比较扎眼的人,所以在家乡淮阴被一群地痞流氓看不惯,经常挑衅他。记住,是一群地痞流氓。
公元前207年春夏之交,韩信挑了个日子在街道闲逛。不巧,那群地痞流氓便来找他麻烦了,拦了他的去路,一恶少说道:“你不是带着剑吗?有本事,就杀了我过去。要不然,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哈哈哈……”韩信默不作声,从恶少的裆下钻了过去,在一片嘲笑声中走远了。
那么,为何韩信不直接了解这恶少,还受了这胯下之辱?要知道,当时处于秦朝末年,户籍制度严格,不能随意离开家乡;加之,秦朝法律苛刻,甚至残暴。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志向远大,能忍常人不能忍。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 年7 月,陈胜、吴广起义。天下苦秦久矣,自然云集响应。天下局势也正如他预感的那样,他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凭借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在分析了各个起义军实力后,认为项家军最有前途。
无奈怀才不遇,只谋得一个执戟郎中。
后来项梁的定陶之战,如果采纳了韩信的建议,也不至于兵败章邯,战死沙场。这也直接导致了韩信弃楚投汉。
再后来,楚汉之争时,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可见韩信军事天赋,无人能比。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让汉高祖心生芥蒂,只是想利用韩信的军事天赋。
韩信自然知道刘邦对自己有疑心,当年楚汉打得难解难分。在齐国时蒯彻就曾劝他自立,但他却说:“刘邦待我恩重如山,他把他的车让给我坐,把他的衣服让给我穿,把他的食物让给我吃。人们都常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分担别人的忧患;穿别人的衣服就应当感怀别人的痛楚;吃别人的饭就得为别人的事业奉献生命。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背信弃义呢?我不能对不起汉王啊 !”这般忠心,又怎会在后面谋逆,若反?这时候为何不反了?
后来,平定天下,韩信被一贬再贬,弄得他走投无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被正史记为谋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