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9种洗脑方式,个个隐蔽,个个阴毒,尤其是最后一种,杀人于无形。
1、捧杀。
对,就是这么简单,没想到吧,放彩虹屁就是最简单、最高效的洗脑方式。
只要说对你有利的话,你就会更倾向于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就是人性当中最大的缺陷。
你想想,卖衣服的一直都会夸这衣服凸显你的身材、你的气质,显得你很年轻,但是事实呢?
某些女性一直都宣扬“女人就是用来宠的”“不要和女人讲道理”“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这些话女孩子都爱听,但是长期这样下去就会成为大龄剩女。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从小到大,我们的老师都喜欢在我们的家长面前说这样的话“这孩子很聪明,就是不怎么爱学”。很多家长听到这种评价之后会舒一口气,觉得孩子智商挺高,以后就会厉害。
可惜这种评价,其实恰恰是一个学生坠入深渊的开始。
因为你会自认为自己真的是聪明,会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你错了。
一个人只要无所事事一段时间,上帝就会把你的能力收走。
你被吹捧冲昏了头脑,错过了最好的努力时机。
2、让利
“好消息好消息,因厂家破产倒闭,本店所有商品全部清仓大处理.......”
“老板黄鹤欠下几个亿跟小姨子跑了”
“让利大促销”
“亏本大甩卖”
“跳楼价”
“领券返现”
为什么这样的宣传方式经久不衰?
不为别的,就因为——买东西的人,永远都想赚便宜。
而且卖方和买方始终都存在着信息差,买方永远都不知道商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所以当卖方做出让利的行为时,买方就会认为自己赚了便宜。
一件衣服,直接卖200元,很多人认为是便宜货,但是从2000元降价到200元,大家就会认为这是低价买到了高档产品。
所以很多时候,卖方只要假装自己已经做了最大幅度的让利,给了最大优惠,甚至都赚不到钱了,不愿意卖了,买方就会觉得自己赚到了便宜,屁颠屁颠的上当。
对了,这种方式最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双十一”。
3、盲目从众
人是群居动物,在一个集体当中是需要被他人认可的。
从山顶洞人时代到现在,都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在部落当中无法得到认可,那他就会被慢慢淘汰出去,活活饿死。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著名的心理学家阿施做了一个实验:
他画了四条线,一条线是正常的长度(左),另外三条是长度不一(右)。
那么现在你来看看,请问右图中的三条线哪一条和左边的相同长度呢?
来自柯里丁丁只要脑子正常的人,肯定都会说C。
但是当实验数据出来的时候,选C的人反而是最少的。
因为阿施还在现场找了个托,让他起来发言,首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是B。
然后阿施又让第二位托发表观点,同样的他也选择了B,当第三个正常人站起来的时候,直接懵逼了,犹豫了几秒之后,也不确定的喊出了B。
这个实验在学术界很有名,即使明知道答案是错的,但是为了不被孤立,为了和别人保持一致,宁愿认为自己选错了,也不愿意相信别人是错的。
包括现在很多奶茶店、网红店,明明商品质量一般,但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好,为了赚更多的昧良心钱,就找一堆人来店门口排队,制造生意火爆的家乡,然后吸引顾客来从众消费,甚至很多网购平台也利用刷单刷销量这种手段来赚钱。
我之前也曾经被盲从心理困扰过很久,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我都觉得是对的。
后来我通过读书,才理顺了自己心中的误区,改变了自己之前犹犹豫豫,做什么事都不自信的状态。
我强烈建议你先读《乌合之众》这本书,这本书主要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相信读完这本书之后,不仅可以拓展你的思维,还可以强化你的大脑。
4、权威效应。
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加上一个乱七八糟的头衔,你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可信。
你千万别以为自己的甄别能力有多强,当你被蒙骗的时候,你是真的年轻。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刘洪斌”这个名字。
三年时间里,她以9个身份活跃在多个地方卫视台。
先后以北大专家、蒙医第五代传人、祖传老中医、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某医院退休老院长等权威身份打包票解决咳嗽、糖尿病、痛风、活骨、祛斑、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等疾病。
但是就这样的人,在电视上演了三年多才被查出.....那一本正经的样子,骗了不知道多少观众。
同时,你再想想,为什么广告一定要找一个知名人士来拍么?哪怕知名人士跟这个产品好像没什么关系。
——因为人们总是相信那些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成功的人,会在其它领域也有很高的建树。
比如,歌星推荐的妇炎洁,奥运冠军推荐的豆奶粉,商业巨头推荐的手机,武打明星推荐的洗发水......
但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可能只是在一个领域比较厉害,而在其它的领域根本就没什么见地。
他们利用一种权威效应,轻易的左右着你的判断。
5、制造焦虑
每个人群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焦虑和痛点。
并且,同类人的焦虑和痛点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女生肯定会比较在意外貌和身材,老年人关注健康长寿,男人最容易为自己的色欲买单,小孩子肯定是喜欢游戏和玩具。
如果你能抓住某一类人的痛点,去给他制造焦虑,那就可以轻易的操控他的行为。
比如,女生买化妆品的时候,可能就会被说,你现在皮肤状态很差,毛孔粗大,用了我们这款产品才能缓解。
比如,你去算命的时候,算命的就会告诉你三十岁的时候会有血光之灾,你买我这个手串就能免灾,手串的售价是九磅十五便士。
朋友,我觉得你再不双击一下屏幕,你有点印堂发黑了。
当然,人不能完全没有焦虑,如果真没有了,那就成了咸鱼了。
只是人应该自己意识到、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和需求,而不是被别人忽悠着走。
就比如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去做一些发传单、当服务员之类的兼职,还冲我炫耀他们赚到了多少钱,当时我确实也会有一点焦虑,感觉别人比自己优秀。
但冷静分析之后,我认为这样的兼职只能赚到很少的钱,而且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如果用这些时间学习一些技能,提升自己,那可能以后会收到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效果。
我就是这样学习了写作,成为了一个全职自由职业者。
6、感情捆绑
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东西往往不会很贵,只有那些没用的东西才很贵。
水、食物、衣服其实都不贵,但是字画、珠宝、手表这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反而很贵。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没用的东西卖出去,就一定要捆绑概念。
比如,把钻石和爱情捆绑在一起,不断地给你灌输结婚就要买钻戒的概念,其实钻戒对于结婚而言有什么意思?对爱情又有什么意思?
很多人的感情婚姻就因为这种情况被迫分手,分手之后就对爱情失去了希望,甚至害怕找对象、害怕谈恋爱,习惯了单身。
7、信息隔绝
人的判断力和鉴别力,都来自于信息获取。
当你获取的样本信息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对这个世界拥有相对正确的判断。
比如,你认识了一千个不同的人,他们的收入水平让你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于是你再遇到一个人月入1万的时候,你会判断这个人属于中等收入稍偏上一些。
但是如果将你能够获取信息的途径全部切断,让你获取错误的样本信息,你就会失去判断。
比如,让你只看知乎上的人的收入情况,你会以为现在人均年入百万是正常的,你月入一万可以算低保户中的长期vip。
所以,可怕的传销就是这个方式给人洗脑。
你以为那些人都是傻子么?不,他们只是被单一重复信息源洗了脑,因而失去了判断。
甄嬛传里的皇帝,最后就是被这么玩死的。
非常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或者频繁的接触某一个小领域的信息源,也会形成一种信息隔绝。
比如各种圈儿,饭圈、lo圈、汉服圈,其实都是这个逻辑,当你置身其中之时,无论里面有多么过激的行为,你也会习以为常。
给爱豆买一百多张同样的唱片这种事儿,慢慢就成了正确的。
所以,我劝大家,千万不要沉浸在抖音里,因为它的算法就是按照你的喜好给你推荐同质化内容。
你喜欢大长腿,你打开抖音能看一天大长腿;
你喜欢足球,你打开抖音能看一天进球集锦。
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你越来越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外界隔绝了。
每天拿出一点时间,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书籍,你就能慢慢看清这个社会的运行模式,也能逐渐参透人性。当然,一定要读高质量的书籍,而不是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爽文。
8、培养习惯
你知道怎么让一个人离不开你么?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习惯你的存在。
你要通过漫长的时间,让他固定一个行为模式,你就会成为他的最大依靠,成为他的保底工程。
比如,你让他随便花钱。 只要他把自己的工资花光,你就借给他钱。 让他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只要他养成了这个习惯,他就离不开你了。 等你哪天不借给他钱了,他就活不下去了。
其实,这就是花呗的模式。
它就是用这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它会让你觉得自己始终都有所保障,感觉那几千块钱的额度一直都是自己的钱。
稳定的额度让你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花超了这个月的工资,甚至在负债的情况下也可以很从容。
但是你知道么,你的习惯养成,就再也离不开那个软件了。
9、安逸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
好好工作就行了,瞎闯是没出路的;安稳上班不行吗?非要瞎折腾;
总之,这些话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你呆在现在这个环境当中,不要改变,改变就有可能会饿死。
但是这些话出奇的有用,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冒风险,没有人愿意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而且,即便是有人告诉你一些事情,只要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你就会排斥。
就比如我和你说一定要学会理财,你不听,你会认为理财这件事需要有钱才能做,现在自己一穷二白,靠什么去理财。
错,大错特错!在这里丁丁要提醒一下大家,理财、储蓄并不是说要等自己有钱了才开始,而是要从自己赚到第一笔钱就开始,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然后再长期操作。
这是习惯问题,再说一次,这是习惯问题!
只知道省钱,但是不知道去主动让自己钱生钱,财富升值的人,永远跳不出限制自己的固有圈子。
来源:知乎柯里丁丁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v ^ — ^)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