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作者: 一念画画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6:51 被阅读9次

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如今我们在这头,他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还记得看报道,78岁的余光中先生在2006年9月8日上午,成都杜甫草堂内,在数百名诗迷的簇拥下,闲步来到唐风遗址,这里早已矗立着专门为余光中雕刻的诗歌石碑。余光中先生从容的揭开石碑上的红绸,上面刻着的正是他吟唱了几十年的诗歌《乡愁》,余光中先生欣喜若狂,禁不住念出声来,当他念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顽童般的环顾左右,并高声的呼喊:“我的新娘在哪里!”“在这里呢!”拥挤的人群中,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应者,人们循声望去,一位身穿粉红色上衣、夹杂在人流里的老人缓步走来,她就是余光中先生的爱妻,已是74岁的范我存。

有人说,诗人的人生是浪漫的,诗人的婚姻也是浪漫的。

现代人好像不太流行读诗了,这样让我们错失了多少趣事,理解不了多少浪漫。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

是一种改变。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相关文章

  • 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如今我们在这头,他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

  • 文坛巨星的陨落,余光中的最后遗言……

    据说每个读过余光中的人,都曾读过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

  • 读过了,却也忘记了

    翻了翻以前的日记,有这么一篇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终于又看完了一本书。 通过影子来获知别人的秘密,进而来帮助别人,...

  • 校愁?乡愁?

    以前读过乡愁,却没有读懂乡愁。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学校和家里都差不多,不...

  • 那些年,读过的乡愁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很多人说,到不了的故乡,叫远方。也有很多人说,出门在外,孤身一人,说不清道不明的飘零之感...

  • 乡愁 北漂

    小时候 乡愁是一首简单的小诗 我读过 也没读过 上学时 乡愁是一个个老妈的电话 说要和女朋友好 最终都成了彼此的美...

  • 说不尽的乡愁,画上了它的句号

    你肯定读过这首名为《乡愁》的小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

  • 乡愁

    今日,余光中老先生仙逝了。 先生的作品,我只读过《乡愁》。仅此一篇,足以让人崇敬万分,神往不已。 我亦有乡愁。 高...

  • No.21《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他妈的从来没有读过他妈的这种书。不别误会,这口气是在模仿作品的主人公.... 这是一本充斥着...

  • 家的味道,嘴知道

    作者|懒汤圆 很小的时候,读过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 那时候非常不能理解乡愁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联系着“我”与母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w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