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这口,却也读过乡愁
如今我们在这头,他在那头
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文坛大师梁实秋称赞“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还记得看报道,78岁的余光中先生在2006年9月8日上午,成都杜甫草堂内,在数百名诗迷的簇拥下,闲步来到唐风遗址,这里早已矗立着专门为余光中雕刻的诗歌石碑。余光中先生从容的揭开石碑上的红绸,上面刻着的正是他吟唱了几十年的诗歌《乡愁》,余光中先生欣喜若狂,禁不住念出声来,当他念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顽童般的环顾左右,并高声的呼喊:“我的新娘在哪里!”“在这里呢!”拥挤的人群中,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应者,人们循声望去,一位身穿粉红色上衣、夹杂在人流里的老人缓步走来,她就是余光中先生的爱妻,已是74岁的范我存。
有人说,诗人的人生是浪漫的,诗人的婚姻也是浪漫的。
现代人好像不太流行读诗了,这样让我们错失了多少趣事,理解不了多少浪漫。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
是一种改变。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