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周末,早在上个月,就和老同学老同桌唐老师约好一起聚聚,准备挺久的,结果还是差点遇到变故。周六下午3:50,我不得不离开三圣乡动身前往绵阳,今天天气突然转冷,要不是院里来了客人,恐怕早就准备回家添衣服了。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出行的效率提升是特别明显的,从成都东到绵阳,只用了40分钟,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
刚出绵阳站,就看到细细的秋雨打湿着的路面,看了看滴滴打车,好吧,只有放弃,毕竟还有20多人排着队的……打开高德地图,还好附近就有直达目的地的公交车,淋着小雨一路狂奔。这其实算是我第一次到绵阳市里和朋友相聚吧,作为家乡附近的几个大城,还真没怎么来过,这几年虽然有说绵阳已经没落了,但是看起来还挺不错的,不到6点,我就抵达了唐老师订餐的地方——胡桃里音乐餐厅。
这是一个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的类型,之前在成都和深圳都有吃过,简单现代化的装修,配合比较好的音响设备,有比较好的驻场歌手唱歌,还是挺有小资情调的。我看了看周围的人群,果然都是一些小年轻们,大多都是些情侣和朋友聚会,略有些暗的色调,还是挺有氛围的,不过是略微有一点点嘈杂,不太适合聊天。
今天是周六,又下着雨,路上就已经跟唐老师联系了,估计还堵在路上着。大概20分钟左右,唐老师两口子终于到了。上一次遇见绍波(唐老师)是在去年,那次真的是特别巧,我去广元办事,回来的火车上刚好遇见去成都参加婚礼的唐老师,更巧的是他们就做在我后面,短短的一个小时还是聊了不少东西。
自从高中毕业以后,以前的同学联系地越来越少,现在还能经常有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了,有时候回想起过去的日子还是弥足珍贵。在饭桌上,我们各自聊起了自己的经历,其实唐老师现在还是挺好的,作为咱们四川省名牌中学的高中班主任,虽然每天累了一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还是挺有意思的。唐老师一来我就在打趣她:这么多年了唐老师的面庞和高中时没什么两样,跟他学生一起照相毫无违和感……就像是同学一起,哈哈哈哈,但愿唐老师不要打我。
我之前一直以为当老师每年有几个固定的大假期,应该还是挺舒服的,后来才知道,作为班主任的绍波,基本上每天都得到班上打卡(手动捂脸),早上检查自习,晚上的查寝,基本上每天都得6:00到11点,周六都得下午5点才下班,周日下午又得开始上班,都说高中生辛苦,现在看来,老师们才辛苦,毕竟高中再苦再累也只有三年,老师们基本上是一辈子的事了。
绵阳离绵竹很近,开车的话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家,但是绍波这几年基本上一年才回一次家,周末的那一天必须得好好休息,一些小长假基本上都要补课和开会,大的长假估计也就只有暑假和寒假了,特别悲催的是整个寒假都是在走亲戚中度过的,毕竟是每年就回来一次,双方的亲属们都得照顾一下的。这几年里,每年也就只有暑假有几天时间可以出去放松一下自己,其实还是挺好的,毕竟最近几年我是没有什么长的休息时间的。
小两口都还是挺想往成都跑的,特别是我在介绍成都的学习团队时,一脸的羡慕,唐老师也在说,现在的圈子除了同事就是家长,很难再跟外界有足够的联系了,一方面是时间,一方面是突破口。
晚饭过后,又到唐老师家里坐了一会儿,在家里安静的氛围里聊起了各自的成长,我始终坚信交流的必要性,只有多与不同圈子的人面谈,思维才能打开。在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曾经讲过的达克效应,何曾几时,我们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这个井的大小取决于交流的范围,就拿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青蛙,没有出过国甚至可以说没有对外国有过细致了解的人都只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更大的井里看世界而已。不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讨论,否则只会徒增笑话,这是一句金玉良言。
第二天一早又急匆匆地从绵阳坐动车回成都干活了,时间虽然过的很快,但还是挺好的,这两年里,过去的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了,珍惜遇见的每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