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体育小白去参加了一次短程马拉松。后悔听这本书晚了,如果能够早点学到里面的方法,或许我可以完成半马的。我开始把跑步固化成习惯已有近9个月时间,可耐力是练上去了,精力也相比以前充沛,但瘦身的效果却没达到,我在张展晖老师的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此文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观念,一直以为317卡路里以后才是燃脂的开始,所以我一开始总是在追求速度,努力跑到317卡路里,之后就是超额的部分,以为身体的脂肪开始燃烧,很有一种“赚到”的感觉。其实真相恰恰相反。进行低强度运动时,人体以消耗脂肪为主,高强度时则消耗的是糖。这也是我快速跑就容易感觉饿的原因。书中提到一个术语叫“糖脂转化点”,指随着运动进程,人体会从一个燃脂过程进入到燃糖的节点,如果能把这个点往后挪,那在跑步过程中就能多消耗脂肪,而非糖类,有助于瘦身。要控制这个节点,就要控制好心率。
作者也在文中指出,高强度运动让人的食欲有所增加,这是很多人,包括我的感受。尤其在晨跑后,饿得可以吃下一头牛。所以高强度跑步不可取,也降低自己在跑步时的体验感,感觉特别累。
跑步这玩意儿还是需要学习的。那么,什么才是跑步的正确方式?
1.算出自己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控制心率,让运动尽可能多地停留在“燃脂模式”。“卡式公式”:运动心率区间=[(220-年龄-晨间脉搏数)×(35%~55%)+晨间脉搏数]。这个公式有点复杂,我直接跳过,进入下一种算法。
最大心率:在热身后跑3次全力跑的800米,每次之间休息3分钟,最后查看手表,记下自己的最大心率。
静态心率:找一个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后站起来静止一分钟,这一分钟内的心率就是静态心率。
运动时,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和静态心率之间。
2.跑步的姿势:(1)重力跑步:身体前倾,重心前移;(2)前脚掌先落地;(3)不要过度跨步;(4)膝盖要有一定的弯曲;(5)提高步频,建议180步/分钟。
3.跑前热身:我以前有个认识误区,懒得做热身,想着省点力气跑步用。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热身充分,血液才能均衡地分布在四肢,正式开跑时状态才会好。热身是跑步的“助攻剂”。
此外,饮食上要多摄入蛋白质(鱼虾、红瘦肉、鸡蛋、豆制品、乳制品、鸡胸肉等),碳水化合物(大米、面条、粥、粗粮、土豆、藕、玉米、红薯等都是主食)不要太多。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容易肚子大。“211饮食”——2指每餐有两个拳头的蔬菜,指绿色蔬菜(性价比最高的天然维生素来源);第一个1指每餐摄入一个手掌厚的蛋制品;第二个1指一个拳头的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多补充水分,身体往往分不清时饿了还是渴了,很多时候吃东西往往只是因为身体渴了。如果知道一包薯片的热量要跑十公里才能消耗,我肯定就能管住嘴了。忙和焦虑容易贪吃,所以努力地调整好状态。
人生的马拉松,一张一弛,走走停停,才跑得远,跑得好。从运动、饮食、休息等维度入手,做好精力管理。从掌控身体开始,掌控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04992/a0aec5ba48d3b1d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