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者来说,投稿被拒是常有的事,也是令人难过的事,但人生其实最怕的不是被拒绝,而是热情慢慢淡去。
今天于我而言无疑是糟糕的一天,投稿三次被拒。当收到退稿信息的那一刻,我的心揪成了一团。虽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结果,但还是好难过。
记得第一次接触简书是通过某个公众微信平台,原本喜欢写作的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简书注册了一个账号。
2017年6月,我在简书上正式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是我毕业工作快一年时结合自身经历对人生的一点儿感悟,写出来是希望能对一些人有所启发,不要走我的老路。
写完修改后满怀信心地投了四个专题,结果只被一个收录,迄今为止阅读量也是少的可怜。我心想:刚开始,慢慢就会好了,至少还有人看我的文章呢。
后面,我接着写了我的第二篇文章,到目前看阅读量仍不忍直视,但却是我向微信公众号投稿通过并获得稿费的第一篇文章。稿费虽然不多,但我真的好开心,原来我也是可以通过写作赚钱的。
有了稿费的诱惑,我写得更卖力了,每天绞尽脑汁地想标题,抓住没分空闲时间收集、整理素材,晚上下班回到家再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地编辑成文。有时候常常忘记了时间,一写就是凌晨一两点。
当在简书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后,居然有几个人开始关注我。我兴奋极了,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好朋友们。他们都特别支持我:“大作家,不错哦,有粉丝了!你文章发表在哪儿了?我们帮你增加增加人气。”
朋友们的鼓励让我觉得我一定要写出好的作品,无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虽然我的文章依旧每次都会被拒,也从来没有上过首页,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会越写越好,也会被更多的专题收录。
四川九寨沟地震的时候,由于感触特别深,第一时间写了一篇有关的文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热点,还是我的真情流露打动了编辑,我的这篇文章终于荣登首页被更多的人关注,甚至还被搜狐匿名转载而且阅读量还不错。
看着简书上时不时蹦出来的小红点,我捧着手机都舍不得放下,激动得一直跟读者和粉丝们互动。说来也奇怪,有了第一次上首页的经历,后面写的几篇文章都很顺利,最后投稿都被专题收录了。阅读量上来了,粉丝也有所增长。
本以为可以就这样一直写下去,可是后来的投稿再没有一篇上过首页,其他的专题也是拒的多,收的少。随着每次编辑发来的拒稿信息和那一串冰冷的链接,我的心也开始一点点变凉。我开始动摇: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作?放弃吧!别再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了。
是的,最后我放弃了,我不在晚睡早起,也不在满脑子都想今天又要写点什么,有没有人会喜欢我的文字,我回到了以前的生活。
可是,人的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很难改变。虽然我不再写,但是每天还是会习惯性地打开简书。有一次无意间看到一位作者写她自己被拒稿的经历,感觉和自己真的好像,唯一不同的是她通过坚持最终让自己变成了签约作者。可我呢,我不是喜欢写吗?为什么这么容易放弃?
一番思想斗争后,我决定重拾放弃已久的写作。由于长期不写,粉丝似乎又掉了几个,不过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我又回来了。
自己写得不好,那就多看多学多模仿,我开始研究首页文章的写作套路,开始分析公众号大号的文章,也报名参加了两次写作培训课,但是套路都懂却很少写出有深意有内涵的文章。
期间的投稿也上过首页,也有被公众号征用获得了稿酬,可还是缕缕被拒。翻看了一下我的文章记录,整整四十篇,六万多字,却只有一百多个喜欢,二十多个粉丝。
算了吧,你真的不适合写作,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没有天赋,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我又放弃了,放弃对我来说似乎真的特别简单。朋友圈里,有几个写作的朋友靠着坚持慢慢的陆续签约了。他们都告诉我:坚持写下去,你会越写越好,加油!
又看到好多作者说自己写了几年,写了好几十万字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又开始不甘心了,还是写吧,即使没有人看,谁让我喜欢,放不下呢。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简书,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篇影评,发给朋友看说:写得很不错,拿去投稿吧。修修改改,配上图片,在豆瓣上看到有相关公众号征稿便投了过去。
很长时间过去了,杳无音信。加了小编的微信,闲聊了几句,结果收到了拒稿邮件:感谢来信,对不起,你的这篇文章未被采用。
在简书上发表,也是投五拒三。怎么办,还要坚持吗?真的不想了。
打开网页,准备找部电视剧来追,结果被一条消息吸引:不止杨振宁投稿被拒,看看历史上著名作家收到的投稿信。其中,有我们熟知的海明威、萧伯纳、毛姆和狄更斯,还有很多不太熟悉的外国作家。而且被拒绝的理由千奇百怪,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成名之前,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啊。
因为喜欢,不给自己放弃的理由,唯有努力前行。我不再犹豫,打开一本书,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开始一字一句地做读书笔记。厚积而薄发,我相信终有一天,我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