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哲学生活化》
“老师,不是您的问题,可是哲学真的比较难懂,大家一时半会学不会啊!”
这是在某个群里无意中翻到的对话。
坦言之,这也是我,或者说更多的小助手们所遇到的情况。
不同于解决问题了。每一次开始工作前,面对着花时间整理出来的重点,都忍不住这样感叹。同时情不自禁的攥紧手心,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或许连我都有些晕头转向的黑体字。
我所站在的,不是那个与疾病为敌的战场了,不是熟悉的以本能为武器的战场了。而是一个荒芜的,只有自己的战场,我面对的不是敌人,是无数双漆亮的、求知的眼睛。
我手中的,是沉甸甸的s中医。
正果宝宝每一次安静的发出一大堆自己说的或者是书上写的话,都感觉心里颤巍巍的。很想用些什么简单风趣幽默的语言去解释和形容,可又觉得一切语言在此刻都变得苍白无力。仿若踩着独木桥跨过万丈深渊,一点点误差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自然不敢有任何的姿态,只想中规中矩的过去就是万幸。所以每一次看到大段大段的时间都只有我在独自发言,都会心有不甘,但又觉得是应该的。
S中医的理论知识近乎哲学,这没错;也许除了脉诊其他都很难理解,这也没错;可是以此为借口和理由,来解释失败的分享和感受,那一定是错的。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高深的哲学,可它只是一座完美雪山,我们不能相移,但可以攀登。哲学不懂,可我们懂生活。那么就把哲学生活化吧。
需要诚实的说出来的是,我也还很肤浅,也只是刚刚从喊口号阶段上了一个台阶。但就算这样,我们也应该努力的,感受生活,把所谓高深的哲学融入生活。
“环”。
给它一点可爱的理解,就是一个圆圈。但是区别于甜甜圈面包圈呼啦圈等种种各式各样的圆圈的一点是,它保持着一种有序的律动。一个很形象的画面就在脑海中,一个圈,保持着律动。只是这个圈学名是“环”,其本身行为是振荡。
它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活在书里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明明满满都是振荡啊。人与人之间,有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是不同振荡所带来的结果。所谓你语无伦次而他全部都懂的,换个词就是“同频共振”;而所谓相见便不想再怀念的,就是不同序态的惊人碰撞了。
而活着,本身就是振荡的一种体现。
当我们蓦然发现,以为距离遥远的“环”就存在于呼吸之间,也许先会惊吓,继而,就会更有信心的继续下去了吧!
正果宝宝我们生活在红尘中,我们尚饱食人间烟火。在辛苦而吃力的讨生活时,如果哲学真的做到生活化,是否我们的姿态也会优雅得多?
学生:正果宝宝 敬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