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状态吗? -
“靠,你能不能别再挤了,都挤不进来了!”
“是我想挤吗,后面的人一直推!”
在深圳的时候,我觉得地铁这个铁盒子,就像是逗猫用的毛球,来来回回,其中的人也来来回回,迷失在了规律的生活轨迹中……
因为各种原因来到这座城市的人很多,有的为了实现财富自由,有的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有的为了长见识看看大城市的浮光掠影,有的则是靠一股面子在撑着……当然,这些都只是表象
人的心理是由个人、家庭、社会三重作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假我”,活得并不是太真实,这是人越来越不快乐的缘由,而成熟就是去掉这层“虚假的我”
有些时候我们明明本能想去做某事,迫于外部的压力而与自己想要的东西背道而驰,当行为与意志不能完成统一,这样的失调足以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冲击
- 因为假的东西,就是最脆弱的 -
比方说,地铁里面可能有这样的A先生:他喜欢顺从别人,带着别人的期待生活,没有对自身具有可把握的安全感,让自己的情绪依附在对方身上。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容易自我怜悯、不能相信自己、以及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因为,自己的存在要因为别人的肯定而有意义
这类人的冲突在于:外部世界不可控,时刻让自己处于受伤的状态
比方说,也有这样的B小姐:生活像是一场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对待任何事情的第一直觉就是抗拒。她的安全感来自于对周围的否定,这是她的自我防御机制
这类人的冲突在于:人际关系就是一场紧张的硝烟战争
再比方说,还有一种人格,C先生:疏远任何让他感觉到不安的环境,他们可能会有独立的好品质,也可能因此丧失了很多机会,回避自我与外部的连接。可能很多时候负面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默默地消失在人群中
这类人的冲突在于:一生都在进行逃跑的游戏
以上就是我对所有形形色色的人内心波然起伏的归纳,归根揭底,都是在塑造一种不属于自身拥有的幻想。顺从是因为不想让真实自我得到暴露;抗拒是因为不想让真实自我面临拷问;回避是因为不想让真实自我得到戳穿
于是,外化出了坚硬的铠甲,但这层铠甲的代价就是承担了更多的重量,一直进行更加负面的恶性循环:深层次恐惧、内耗、无法自主做决定、进行施虐
回到一开始的对话中:
起初可能是因为上班即将迟到,面临扣工资的风险,也可能是因为无力承担因迟到带来的指责,把自己硬塞入车厢,进行一种类似资源竞争的空间竞争。此时触发了周围人因为拥挤带来焦躁的心理不适,进而对外部进行抗拒与指责,力求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受干扰……
最后,其实消除这些冲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清它的形成机制,接受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渐渐地,生活,就会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 参考文献 -
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
PIC from:KOOZA/RCH
- 少年好/峯 -
用心理学的视角眺望世界
A Visionary Platform of Psychology
有的人适合直接看这个世界
有的人适合看看世界的人看到这个世界
(关注请搜索公众号:少年好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