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鲁迅的一篇文章《祝福》,主人公祥林嫂在遭遇一些列不幸以后,反复诉说自己的不幸,起初大家还愿意听一下,安慰一下,但后来都觉得很烦,不愿再理会她。如今祥林嫂成为了“ 反复诉苦”的代名词。
事实上,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并不少见,或许你和我都有这样的情形。
我的姑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逢人就会说自己的事情,当然对于好事八卦者,起初是会乐意去听她的那些故事,毕竟可以增加生活的趣味,以及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于年轻点的人,就不是那么乐意了,可是即使对方不乐意听,甚至没有回应,她也可以不停的讲述着。她的心中似乎装满了苦水,已经承载不了,急需倾倒。对于我们这样的晚辈,起初是乐意听的,可是发现每次都是关于“姑父对自己多么不好,帮姐姐带孩子要被骂,买了东西也会被指责……”的时候,我们也如祥林嫂的邻居般,显示不耐烦,不愿意再听。
曾经与男友一起时,我也会不停的去吐自己的苦水。因为自己的心中也有太多的困扰,特别是曾经成长中的一些伤痛,这部分没人可以诉说,也没人可以倾听,只能投向亲密的人。人的表达欲是很强的,常常可以说好久好久,说到动容之处,还会眼泪鼻涕一起流。对于沉积太久的痛,并不会在一次两次的倾诉中,就可以疗愈,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我常常会遇到一些触动的事情,情绪就会爆发,开始倾诉,甚至流泪。可是我幸运的是,男友会陪着我,听我说,偶尔会安慰我,甚至讲道理。可是在我告诉他:“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不要给我讲道理,你听我说一会儿,让我哭一下,我就好了。”他也就按着这样的做着,不知道这样子说了多少次之后,有一天,我突然说道:“我好久都没有说那些事情了耶。”之后,即使再说,也不再伤心,反而能够笑谈,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不满,也随之减少了很多。或许,我们对生活的不满,其实很多都是源于对自我的不满吧。
不光是一些伤痛的事情,其他反复诉说的东西又何尝不是呢?
比如,很多人都说父母唠叨,不停的说着一些没用的话,父母需要调整改变的同时,作为子女有没有用心去听到唠叨背后的东西,去给予一些积极的回应。
或许你会说,我听了啊。别人的故事我听了,妈妈的唠叨我也听了。可是你听了,却并没有听到。就像我的一个同事说的,我们跟人说了很多话很多事,或许别人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我们对于“积极接纳”的倾听内心是会有焦虑的,会害怕自己处理不了。就像我的男友,最初他也是恐慌的,特别是当我哭的时候,他会不知所措。
就像当有人向我们抱怨或者诉说自己的难过之处时,我们会急于的去给建议,表面是帮助对方,实际是在安抚自己。因为我们害怕涵容不了对方的情绪,只是听,显示不了我们的价值。可是,在那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和接纳。
道理谁都明白,诉说的人,难道他就不明白吗?所以人们才会常说,劝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没用了。所以,用心的倾听,去共情对方吧,说不定比你说千言万语更有效果。
当我们的诉说被听到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柔软起来,情绪会平静下来,也会在诉说中去整理我们的故事,这或许会帮助我们看到故事的另一面,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经历,让我们脱离那份困扰,真正的获得改变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