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吃粽子成了必不可少的饮食习俗,尽管如今随时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粽子,但在这一天品尝到正宗的家乡粽味,别提有多幸福了。
由于南北口味的差异,各地粽子口味各不一样,有咸粽、肉粽、碱粽、素粽、甜粽、红豆粽、红枣粽……,应有尽有。
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面前,越来越多的食材被加入到馅料当中,成为全新的粽子口味。当然,还是传统的家乡味道最令人垂涎。
每次到粽子店点餐,总会看到锅里一大堆粽子挨个放在一起,老实说,时常分不清哪个才是自己想要的口味,而这自然难不倒店家。
点什么口味的粽子,他们总能准确的把它送到你面前,也许是做了记号,也许是区分不同的粽叶颜色,总之,在普通人看来品相差不多的粽子,却各有各的风味。
相同的粽叶让人猜不到粽子的口味,偶然的一面之缘也很难让人立刻看清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也许都穿着相似的服装,却难免表露出不一样的个性品质。
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粽子演变出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口味,也许刚开始只是普通的糯米馅,慢慢加入了肉、蛋、鲜菇、虾米、红豆等食材,不断变换和升级口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在踏入社会之前,接受的都是系统的学校教育,这如同粽子的底料,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
时常有同学会纠结一个问题,大学里学的知识究竟有没有用。有没有用不好说,能不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
练习册里时常会有参考答案,考试时会有标准答案,而现实问题的解决却往往没有标准,甚至参考的信息都少得可怜。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在于知识储备的多寡,还取决于收集信息、整合资源、决策执行等方面的因素,而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成果检验,很难像考试题目一样,有个具体明确的评价体系,一目了然。
相反,能力的培养时常隐蔽在一件件小事当中,甚至连自己都没有觉察。
刚认识朋友Y的时候,是在一次分享会上,那时Y的分享内容是关于旅行的话题,尽管内容非常丰富,有照片、有感悟、有总结、有心得,但在表述时,却抓不到重点,时常在讲述A观点时,用的是B内容,让听者有些吃力。
但这并没有打消Y的热情,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分享能力,他会在每次分享结束后向听众征求意见,并向专业人士请教语言表达、素材收集、课件制作和现场演示等技巧。
这样积极的行动自然会带来不小的收获,半年后再见到Y,他已经开始做线上课程分享了。半年来,他通过不断的练习、请教他人、调整改进,分享能力已经大大提升。现在他的课程受到许多同样喜爱旅行的人士欢迎,课程时常爆满,俨然已经成为新生的网红。
当我们走出象牙塔,面对职场、家庭和生活的考验时,很难从某本教科书上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和资源。
我们渴望学到某种特殊技能,能够应对所有出现在面前的问题,很可惜,这样的技能只能在动画片中找到。
一点一滴地付出,主动学习成长,就像这不断加入的粽子材料,一颗红豆、一个香菇、一点肉末、一粒莲子……,不断调整和演化出口味各异的粽子,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修炼个性品质,才能适应崭新的社会环境。
每个粽子都有独特风味,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祝所有朋友们,端午节快乐!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并注明出处)
图片源自百度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