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的这本《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子。对于《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自己还是比较熟悉一些的。可对于《乞力马扎罗的雪》和《不败之人》,记忆几乎是零,难道自己先前不曾读过?
于是,我打开了《乞力马扎罗的雪》。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叫作哈里的作家想死、求死、死去的故事,书中还留有自己阅读时划过的清晰的线痕。如:"爱情就像一坨屎,而我就像一只公鸡,在那坨屎上咯咯乱叫。"
分明是读过的,却没有一点记忆,只有重新打开再读时,才能勾起一点点来。这就不能不让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读书:我不停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留在记忆当中的究竟有多少,它对我的人生又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
或许,有人会说,读,总比不读强。
或许,也有人会说,读过的书虽然不曾记得,但它已渗透到了你的血液当中了,在浸润滋养着你,使你"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吗?
先前,我确曾被这些读书有用的论调所鼓舞,不管逮到什么样的书都要去翻翻,笃信"开卷有益"。可是,这"益"处究竟在哪里呢?读书而无记忆,有时想引用一下"经典语录″也只能去电脑上查找。当然,写东西时可以这样去做。那要是聊天呢?"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少,是没有。这与没有读过有什么两样。
在读《华杉讲论语》(应该是这本书吧,瞧我这脑子)时接触到一个观点,读无用之书,与玩物丧志无有两样。这一观点,真的让我很震撼。我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读书方式。我越来越觉得,读用结合,方是读书之正道。
一度曾经有过"读尽天下书″的豪情壮志,后来才发现,终其一生也是读不了几本书的。况且,读过的书毫无印象,与没有读又有什么区别。
既然人生有限,那为何不利用这有限的时光来读些有用的书呢?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更要在质量上下苦功。正所谓"贪多嚼不烂"。质量才是首要。
自己在读书的问题上曾经有过一个想法,首先从"博"入手,然后再去求"精";有了"博"作基础,"精"就容易有所突破。可是,多少年过来了,自己却仍然还是那个自己,不过只是徒增了更多的皱纹与白发,眼睛也越来越有点掉链子了。书海茫茫,何时才能到达"博"的彼岸?
整天读、读、读,最终也只是将一本一本的书翻了翻,最终也只是一个苦力而已。那些你翻过的书,究竟有多少对你的思维对你的生活有过助益?
越来越感觉到,人一生好好读懂读通三五本书就很了不起了,可以受益终生的。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人。
人生有限,人生苦短。人这一辈子,总该去做更多的有益的事情。为了将事情做得更好一些,所以要去读书,从中汲取营养。这才是有限人生的读书的目的所在。否则,一味乱读滥读,何止是玩物丧志,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哈里对爱情对人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但他还是终于死去。哈里的死再次告诫我们,生命无常,生命有限。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对待这有限的生命呢?
单就说读书吧。哪怕读书就是日子本身,那也一定要去选择。要有目的,要有计划。在有限的时光里,读更多的有用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