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听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这话说得,好像你有才华似的。
更何况,比起历朝历代的“看脸”程度,天朝在此方面最多只能算是“战五渣”好伐。而在历朝历代中,执“看脸”之牛耳者,则非魏晋莫属
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卧槽,这句话貌似试用于任何一个时代啊!)
好吧,闲话少说,咱就来看看魏晋时期究竟是有多“看脸”。
俗话有云:“能动手尽量别BB!”
虽然区区生在长江以南,但对此东北名言却是心有戚戚焉。所以能摆事实的时候,就绝不讲道理,接下来咱就来看一个最能说明东晋“看脸”程度的著名事例,史上唯一一起因帅而亡的真实案例。
话说西晋年间有一著名美男子、中国古代四大花美男之首——卫玠。此人出身自官宦世家,爷爷卫瓘官至太保,基本上已是人臣之极;老爸卫恒稍逊一筹,但也当到了黄门侍郎,为天子近臣。所以,卫玠可谓是根正苗红的高富帅,放在今天绝对秒杀思聪。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卫玠到底有多帅呢?
房玄龄在《晋书》里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手法来形容:
一、直叙
“年五岁,风神秀异”。
才五岁,就已经帅的不要不要的了。
二、举例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
十岁左右出门逛街,造成交通都塞。大家注意,才十岁左右耶,你是有多帅啊?我“掏粪天团”表示严重不服好吗?
三、对比
“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此处为王将军默哀三秒。
总之,卫玠的帅绝对是光耀千古、空前绝后。
最重要的是,他的帅还是那种最受女性青睐的柔弱之美。
“其后多病体羸,母恆禁其语。”
体弱多病得连说话都要掉血。
再加上此子才高八斗,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所以综合起来看,完全就是宗主大人的人设啊!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以下画面:
大雪纷飞的庭院中,一绝世美男子茕茕独立,目光萧索而深邃。凉风袭来,轻咳数声,手帕轻抚嘴角,一抹鲜红历历在目。男子微微一笑,淡然如雪。好吧,编不下去了……
那么,卫玠究竟是怎么被自己帅死的呢?
《晋书》有云:“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二十七岁那年,卫玠忧心国事,进京请命。怎奈粉丝太热情,目光太火辣,不但再次造成交通堵塞,而且活生生看得小卫同志双脸泛红、心如鹿撞,回家后心绪难平,居然就这么香消玉殒了,为后世留下一段“看杀”传说。
司马迁同志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卫玠用自己的死至少证实了两大千古难题:
一、人是可以被自己帅死的;
二、目光真的是可以杀人的。
特别是第二条,早于量子力学近两千年,发现目光是有能量的,是可以作用于被观测者的,实乃人类科学史上重大发现。从这个角度说,卫玠之死,绝对重于泰山。
卫玠是魏晋美男子的代表,但绝不是个例。那个时代,但凡有点名气的才子、名士,或者高官显贵,无一不是风姿俊秀。
比如和卫玠同属古代四大花美男之一的潘安。
比如东晋王朝的奠基人王导:“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又比如东晋第一名将恒温:“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话说七星是什么,很好奇啊)。
再比号称“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的东晋名相谢安:“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总之,那才是一个真正“看脸”的时代,如果你长得不够帅,就算再有才华也是然并卵。
2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啥魏晋时期如此“看脸”呢。
且听我从政治和文化两大角度为各位看官分(che)析(dan)一二:
政治上,我大中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就是诞生并发扬光大于这个时代。
啥叫“九品中正制”?简单来说就是各地分别设一个中正官,然后根据根据你的出身、德行、样貌、才华等等为你划定品级,再根据这个品级授予你相应官职。
金庸版大宋历史中,西夏有个“一品堂”,估计就是学的这个。但作为异族,西夏人的中原历史显然没学到家,定品的时候肯定没考虑容貌因素,所以“四大恶人”这种人形奇葩才能名列其中。
九品中正制怎么来的?如何演变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不好意思,这么严肃的话题与本文逼格严重不符,咱就不讨论了(好吧,说实话我也不懂)。
其实大家只用看看这个制度是谁提出来的就基本能知道它是什么尿性了。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根据尚书令(宰相)陈群的提议,废除了他老子老曹同志的“唯才是举令”,正式实施“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用到隋朝。
陈群,何许人也?
颍川四大家族陈、钟、荀、庾之首陈家之当代族长也。
颍川四大家族又是什么鬼?
呵呵,你只要知道老曹同志的重臣谋士尽皆出自这个士族集团就够了,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种田荀文若,鬼谋郭奉孝”。
可以说,这群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天使投资人”,他们投资了老曹,才有了曹魏的建立。
这样一群人建立的制度,那自然就是要为士族集团服务啦,毕竟他们是“天使投资人”,不是慈善捐助团,虽然两者经常傻傻分不清楚。
“九品中正制”定品的标准主要有三:世、状、品。
世,是指家世状;
状,是指才德;
品,是指品德。
看起来还是要看“才华”的嘛。
但事实上,“世”基本决定了“状”和“品”。所以,用一句话概括此制度的内涵,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会也会。
所谓才德,并不仅仅是治国理政之才,而是包罗万象,比如琴棋诗画,比如吃喝玩乐,特别是清谈也就是扯淡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是个嘴炮,而又幸运的穿越到魏晋,那么恭喜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对你来说都是小目标。
什么?你问这和“看脸”有什么关系?拜托,无论是琴棋诗画,还是吃喝玩乐,还是坐而论道,想要玩出高度、玩出品格,基本前提都得是帅啊!
想象一下,你走在清幽的林间小道上,一阵悦耳的琴声从树林深处传来。你寻声而去,只见一人盘坐于树荫之下,白衣胜雪,意态悠闲。突然抬起头来,却是一脸麻子、嘴歪眼斜......
你还会觉得琴声动听吗?
要知道,长得帅才叫才子,长得丑顶多叫学霸。
比如前面说到的卫玠,号称当世谈玄第一高手,我就不信没有他绝世容颜的buff加成。
更重要的则是家世。
武侠小说三大定律之一:魔教教主的女儿一定是美女。
为什么?很简单,身为魔教教主,就算自身不帅,也肯定会找或抢个漂亮老婆吧?
所以,魔教教主女儿是美女的概率就是比别人高啊。
同样的道理,世家子弟多帅哥。
而九品中正制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所以自然就是官场多帅哥咯。
3
其实不唯魏晋,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历朝历代在选官用人的时候都是很看重相貌的。
举例说明:
之前:三国著名谋士庞统。
此君就因为长得丑被孙权看不起,愤而投靠了刘备。老刘虽然不像小孙那么以貌取人,但庞统的丑实在太过惊人,强如老刘也实在受不了,只好把他打发到了个穷乡僻壤当县令,来个眼不见为净。
本来吧,要是庞统就此认命也就没事了,但他非要逆天行事,打破这个“看脸”的宿命,凭借才华来到刘备身边。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没几天就命殒落凤坡。
所以,人丑要认命,才华要人命。
之后:大唐,够开明了吧。
可《新唐书选举志》明目张胆地写道:“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优长。”
看看吧,长得帅才是当官的第一道硬杠杠啊。
分(che)析(dan)完政治因素,咱再来说说社会文化。
正如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所写: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这看起来很矛盾吧?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正是现实生活的苦难极大刺激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强烈追求。
那个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生活在极大的不安全感中。
今朝有酒今朝醉,是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因为谁都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醉生梦死,则是魏晋名士的不懈追求和日常生活状态。
《晋书》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在车骑将军恒冲手下当骑兵参军,整天玩世不恭。
有一天恒冲问他:“你的官职是干嘛的啊?”
答:“好像是管马的吧。”
问:“管多少马啊?”
答:“我连马的不认识,何况马的数量呢?”
问:“最近有多少马死了啊?”
答:“活的都不知道,何况死的呢?”
答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啊,完全一副“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嘴脸。
至于其他各种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什么阮籍穷途之哭啦、刘伶脱衣裸形啦、王羲之东床坦腹啦等等等等。
关键是,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吃瓜群众,全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副真名士自风流的样子,实在是令后来者高山仰止。
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和未知,魏晋之人对美的追求可谓达到了极致。而人类自身之美自然是首当其冲。而且这种追求不像后世宋明那般含蓄克制,而是极为热烈奔放,否则卫玠也不至于被“看杀”了。
“花痴陆葳蕤,咏絮谢道韫。”
三痴这句诗虽然貌似杜撰,但确实极好反映了当时对美的追求和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