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一般有三种计算方法,背后是三种经济观察观点。这三种方法分别是: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生产法
把各行各业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加总起来,就叫做生产法。
各商品和服务用一个统一的指标做统计,那就是价格。
但里面有一个重复计算的问题,如果只看所有产品的价格,就会带来重复计算。比如说,手机的产值,既包含消耗的材料价格,也有除去材料等成本的手机增值价格。而对于手机上游来讲,材料成本就是上游材料商的商品价格。材料价格就被重复计算了两次。所以计算手机产值时必须减去材料产值。
这样,得出生产法计算公式,GDP=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值-所有中间品的产值。
支出法
第二种计算GDP的方法是支出法,也就是把居民、企业、政府所有的支出项加总起来。
这种计算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供应、需求的侧重点上,也就涉及到宏观经济学中供给、需求孰为主导的问题上来。
这种统计方法最先提出者就是开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他认为一国的经济不能只看生产,还要看需求,至少在短期内,需求比供给更重要。
所谓需求,对个人来说,就是该怎么花钱;对企业和国家来说,就是怎么利用生产的产品:或者投资,或者出口。这就引出了我们常说的支撑GDP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
支出法的本质就是站在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经济。这样,得出支出法计算公式=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出口额-进口额。
收入法
第三种计算GDP的方法是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衡量一个经济体获得的所有收入,计算公式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总结
理论上,这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因为,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所以在核对年度GDP时,需要根据三种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误差调整。
我国经济统计、核算是以生产法为主,兼顾支出法。
我国国家统计局上公布的GDP数据,最明显可以看到“三大产业增加值”,还会公布“工、农、建筑、房地产、金融”等主要行业的增加值数据。
在公布上述各行业信息的同时,我们也会公布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数据,只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报告中,占据的篇幅有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