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社群决定阶层: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妖

社群决定阶层: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妖

作者: 读写马拉松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5:22 被阅读16次

美国梦:只要你肯奋斗,就能屌丝逆袭。《我们的孩子》一书中通过若干案例说明:
对于屌丝,美国梦已然破灭。

吴军的《见识》里写到,比你高一个阶层的人拥用更强的资源调动能力,只需付出10%的努力,就相当于你付出100%的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完全是“贫困者的假设”,现实的社会中,乌龟原地打转,一个挫折就能导致四脚朝天,久久不能翻身,好不容易翻过来,可是已经找不到北。而兔子目标清晰行动敏捷,人家不仅出身好,还更聪明、还更努力。这些只会让差距越来越大,凭借个人奋斗实现美国(中国)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且越来越远了。

兔子先生带着我

所以本文,我想说明:只有拥用跨越阶层的思想能力和选择能力,才能实现阶层的逆袭。而这两项能力,可以通过高素质社群和有效阅读得到提升。


回忆杀:在我小时间,大概也是30年前,我小学同班同学有一对双胞胎,是广元市公安局局长的儿子。还有一位高个子(我长得节约空间,所以对他记忆很清楚),是广元市邮电局(现在拆分为邮政、电信、移动)最局长的儿子,这小子和我关系不错(因为要抄我作业),还记得他家的沙发弹簧有点问题,嗯,我家是没有沙发的。有一次早上,和他在教育里下军旗,被老师把我一吨狠训。老师为什么只训我,不训局长的儿子?嗯,一定是看重我成绩好,恨铁不成钢。

还有一个同学记忆也很深刻,你扇他一耳光都算帮他,帮他清洗脸部,只记得老师说“他没人管”,个人卫生不摆了,经常拖欠学费生活费活动费...

我们是同一班的同学,we are 伐木累,在同一个教育上课,在同一个操场运动,在同一个游戏厅打游戏(有钱的打游戏,没钱的主要负责呐喊,偶尔代打。)


30年后,也就是上个月,我妹给我打电话,侄女要小升初了,听说我小时候所向往的中学,在广元这个8线城市已经成为穷人的学校。而后来修建的“XX国际学校”、“XX实验外国语学校”纷纷崛起。

冬至节,和女儿的班主任吃羊肉,有选择性记住老师跟我讲的几句话:

  1. 现在天府新区重点发展xxx学校,像华实这样的学校,要经费没经费,要老师没老师,几年了,一个新老师都没有排下来,别个xxx学校要啥给啥。你想一个学校没有新老师以后会怎么样?
  2. 媗妹们就是时间投入太少了,国家不准把家庭作业布置多了,不准补课。像媗妹这样的学生,10多分钟就把家庭作业写完了。人家xx学校,娃儿写作业经常写到晚上11点,完全没有周末(注:这是极端情况,是不正确的,我是不认同的!)。

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美国因为社会出现阶级分层,富人住郊区穷人住市区,因为人群的分离直接导致学校招生差异,自然形成“穷人的学校”和“富人的学校”,学校是事实上的受害者。但我们国家在“以教育为工具或手段,实现阶级分层”(注:请不要断章取义,下文有详细说明,本人政治非常正确)。基于这个论调,我和谭老师聊了几分钟,成功地触动了谭老师的心灵:回头就给女儿报奥数班。


“阶级分层”是“罪恶”吗?
“教育分层”是“罪恶”吗?
不一定,我们知道这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合理的。如果再进一步,就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这是文明的进化,这就是“理想国”。
现在,在文明没有进化到“理想国”之前,一个社会需要阶级分层。不能人人都是大学生、人人都是高精尖。稳定地社会自然形成金字塔梯队,也需要金字塔梯队。有人出智设计高铁,也有要有人出力修高铁。软件园白领也喜欢吃门口老妈子卖的茶叶蛋。我们要做的,是选择。中国社会有选择,至少现在有,或看到此文的朋友有选择。什么是选择?就是资源调度优先级。这个选择并不困难,只需要把眼光拉长,几乎是一目了然。

如果你选择“设计高铁”,总得拿出你的勋章和诚意吧:智力、精力、财力。拿不出、或不愿意拿出的同学,也没关系,9年义务教育还不收你钱,说不定过几年增加个“职业高中”,实现12年义务教育。这样你长大了,可能只需要出一样力:体力!

职高毕业就可以工作:站在酒店门口,要么一个标准的职业微笑,要么一个标准军人礼。晚上一边花生米下着二锅头,一边纠结要不要参加同学会。


影响孩子成长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邻里、社区...选择一个环境,就是选择了这个环境里的成长方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这种顽固的生命体固然有,但在人类身上是否存在,我很怀疑,孟子都做不到(否则何需三迁),何况我们乎?因此几点思考:

  1. 有意识的、积极的投身于社群活动,其好处多多。
    例1:认识各行各业的人,虽然不熟悉,当你需要时,能找到人。某一个你并不熟悉的人,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这个的专业名词称之为“弱联系”。弱联系增加机会,强联系增加人情。
    例2:父母投身社群,作一个“给予者”,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这就是“先利己”还是“先利他”的概念。利他主义,让我想到屈老师讲的“社会成本最小化”概念,或“社会产出最大化”概念。人的本能可能是“利己”和“短视”的,但父母通过社群活动,就是把“利他逻辑”深深的烙进孩子的底层代码。
    基于“利他”的逻辑,父母就能主动关心“我们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果全社会都理解到这个逻辑,这就是“理想国”,就是文明的进化。

  2. 只要吃得饱饭,就要把余下的四力(智力、精力、财力、体力)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生命的质量,正是由思维能力决定: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及选择经历苦乐的顺序。
    思维可以跨越阶层,所以我可以用跨越自己阶层的思维来思考一切问题,这一点是我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思维破局。最直观高效的提升方法,就是大量有效阅读 + 积极投身高价值社群。

  1. 对于孩子的影响圈经营,包括居住小区、就读学校、亲友关系。为什么要择校,为什么要上大学,这其实都是在选择孩子的人际关系:和谁在一起。比如《我们的孩子》里所述,穷人家吸毒、20岁就生小孩、家庭极不稳定、交际圈极小;而富人阶层,接受教育、30岁生小孩、家庭稳定,有多样性资源可以帮助到孩子。
    除学校外,中国的社群并不常见,邻里关系很弱。需要父母自己发现、甚至自己组织成立。反过来想,这也是好消息,大多数人没有进入社群,而你投入其中,就会发现这个社会竞争也不大嘛(请宽恕我的小市民思想,“利己”可能真是本性?)

总结:龟兔赛跑,乌龟怎么玩?
答案:通过有效阅读理解兔子,通过高素质社群靠近兔子,随着思维能力的提升,会发现背上的壳越来越轻,最后剥落;腿越来越长适宜奔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群决定阶层: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p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