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这一段好绕,这一段是特别不好讲的。前面不是讲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吗?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是心,就是你的这颗心,叫“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是孟子在前面说过的,就是你如果愿意去追求你这颗心,你就有了;只要你一念当中失去这颗心,你就没了。这个就是孔子说的“吾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你想要仁这个境界,一想,那个境界就已经到了。就像佛家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清净就是佛,一念不清净就变成了魔,所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对象是我们的心。
孟子给你解释,说你可别把这个东西搞错了。假如你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当作了年薪百万,一个人为了激励自己的下属或者激励自己,说咱们追求这个钱,叫作“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你只要追求就是你的,你不追求就没了。这个听起来多吓人。这一下子变成了成功学。
所以孟子需要在这儿补充解释一下,他说所谓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就是你的追求要对你有所得是有帮助的。“求在我者也”,因为这个东西是内在本自具足的。当心是内在本自具足的时候,只要你心心念念地思考着这个东西,你的心就不会跑远。
就好像我们说练习正念,你不能在脑子里边天天喊“正念、正念、正念、正念”,那个反而不在正念当中,那个东西就叫作“勿相忘,勿助长”。这也是《孟子》里边讲的,说你心中要有这个东西,但你也不要使劲地去催生它。使劲地催生它,反倒偏离了这个本性。
所以你如何把握正念的这个度,就和你如何把握追求自己的心性是一样的。我知道我要追求我内心的安稳,但是我不需要使过大的劲,所以“求在我者也”。在我内心本自具足的前提下,再去去寻找外物的时候,这个求是有益于得也,对于你获得这个东西是有帮助的。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什么意思呢?这一块讲的就是外在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想赚钱,我们或者想升官,我们想干吗,求这个东西一定是有一条道路的,有一些方法让我可以获得更多的钱,有一些方法我可以当更大的官。但有人生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看起来是有路径、有方法的事情,你能否获得,依然由命。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给中央电视台拉过广告。那时候作为一个主持人,最大的收入就是我们万一能够促成一笔广告,能够赚很多钱。当时我觉得各种因缘都具足了,甲方同意了,乙方也同意了,全部都弄好,最终要签约了,我都已经开始算计怎么花这笔钱了,结果出现一些小小的意外给打断,签不了了。
这就是你命中没有这笔钱,你使了很大的劲、努了很多的力、加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到最后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时候赚钱这件事情,有过赚钱经验的人就会觉得,有些钱不刻意追求它也会扑过来。这个叫作“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这是外在的东西。
但内心不一样。内心是只要你追求,一定有;只要你希望自己的内心安稳,一定有;你克己复礼,一定有。这个不可能努力了但是没有,这个不在于命。但是外在的东西呢,你看起来用了很正确的方法,看起来使了很大的劲,能不能得到,由命。这种情况是“求无益于得也”,你使特别大的劲,对于你得到这个东西,未必有益。
“求在外者也”,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是外部的东西,所以孟子讲这一段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当作一句口号来对待,然后把这句口号拿来给自己打鸡血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你看孟子都讲了 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 你对于所有的东西 都抱着这么一种态度去对待 一定很痛苦 因为有很多东西你再使劲也得不到
所以孟子补充说,这个东西是求内的,是求你的本心,叫作“是求有益于得也”,是只要求就能够得到的东西,就像我们的人生修为。为什么我们过去有个成语叫作功不唐捐?功不唐捐如果用在外部的事情上来讲,那可不作数。
你想很多人做公司,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我们使了很大的劲,做了很多的努力,看起来都是对的,但到最后一无所得,那怎么能叫功不唐捐呢?因为你是向外求,但是如果你在内心当中使劲,这一辈子的每一天都不会浪费,你每天所做的努力一定对你有帮助。
所以孟子在这儿说外在的追求适可而止,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性来自于命。一本书,叫作《光环效应》,你就知道我们过去所看到的大量的商业案例,其实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叫作运气。大家一听说运气,觉得这人很消极,说你怎么老谈运气呢?消极!
你把运气换成另外一个词,你就不觉得消极了,比如叫随机性,就变成科学了。大量的人的成功都充满了随机性,但是我们在写自己人生经验总结的时候,我们就忘记了随机性这件事。我们就认为我是这样做的,所以成功了。
那你看有多少人,能够按照乔布斯的路径去成功,有多少人能够按照稻盛和夫的路径去成功?几乎没有,凤毛麟角。它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一个经验、一个启发,你真照这个启发去做,往往是错的,因为那里边有大量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
而孟子在这儿讲的其实很科学,他告诉你,外部的追求得之有命,所以不要在外部的追求上使过大的劲。外部要讲究随缘,内部的力量不要松懈,这是一个一辈子都需要追求的东西。
所以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就是要求我们内心本自具足的东西,这个是需要终身用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