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治军有方
朱元璋来到定远后,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部队,连续打赢了几次战役,最后整编了一支精兵强将。
他收编投诚的部队时,并没有用同生共死、有福共享之类的话来鼓励士兵,而是让他们反思失败的原因。
朱元璋很善于思考,在带兵打仗和管理部队上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告诉全体官兵,要想成就事业,必须严格军纪、加强训练。
这些治军方法使得他的部队和当时那些乌合之众的农民暴动军有了本质的区别。
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用对方法则事半功倍,尤其要避免无效的假努力。
002 志在天下
正当朱元璋踌躇满志规划未来之时,碰到一人。此人名叫李善长,因写得一手好字成了部队的文书。
他平时沉默寡言,那天见朱元璋在烤火时自言自语,遂斗胆谏言朱元璋,效仿刘邦而后夺天下。
一语中的,朱元璋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小小的濠州和滁州,而是天下!
李善长之于朱元璋,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开基立业离不开这样很有远见的谋士。
有时道比术更重要。
003 以德报怨
郭子兴落魄时投靠了朱元璋。他没想到朱元璋不仅把统帅的位置让给了他,还把三万精兵的指挥权让给了自己。
郭子兴百感交集,被朱元璋的以德报怨感动。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大气也感动了企图杀害他的郭天叙等人。
饮水思源历来是一种美德,如果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可以感动和吸引他人,还能成为事业上的一道助力。
004 占据南京
就和我们买房子要看风水一样,部队安营扎寨也要有个好地盘。
朱元璋看中了地势险要、经济富裕的集庆。终于在第三次进攻时攻下了集庆,改名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
005 知己知彼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除了苦大仇深的元朝,四面的邻居都是很强的对手。尤其是贩私盐出身的豪杰张士诚和渔民出身的一代枭雄陈友谅。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评价是人好器小,威胁不大。而陈友谅心狠手辣、胆大妄为,朱元璋深知陈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006 生存法则
陈友谅杀害了恩师和弟兄,最后又在攻下朱元璋的采石后,诛杀了曾经重用他的徐寿辉而后称帝。
陈友谅认为这就是乱世的生存法则。这个人后来成为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
007 蓄势待发
当张陈二人抢着称王称帝时,朱元璋却采用了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决策,避开了天下人的注意,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沉下心来历练。
008 天降奇才
他知人善用,不怠慢每一个官兵。每次在关键时刻都很意外的得到奇才的帮助,从而扭转局面、反败为胜。
常遇春和刘伯温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不知是天意如此还是朱元璋善待属下挽救了他?
这里有两点启示,一是金子早晚都要发光。二是高人往往深藏不露,不要怠慢身边任何一个人。
009 龙湾之战
当陈友谅发现朱元璋的势力发展到不可低估的时候,他发动了龙湾之战。两军实力悬殊,且陈军熟悉水战,看上去陈军占全了优势。
而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朱元璋就在陈的身边安插了一颗棋子。双面间谍巧施小计,龙湾之战朱军大获全胜。
做大事者要高瞻远瞩,才能统揽全局。
010 军事天才
从1353-1363这十年期间,朱元璋打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大多数都以捷报告终。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非常精通战略的部署,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
连毛主席都说:自古能军者,无能出李世民之右者,次则朱元璋。
【无戒365挑战营第03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