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魔咒

作者: 近距离心理对话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1:43 被阅读1次

               

    童年的魔咒

          “不是的!不是的……”,珍一边摇头,一边嘴里不停嘀咕着,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此时此刻她的感受既紧张又痛苦。在心理咨询师的深度催眠下,珍泪流满面,释放出体内所有的负能量,30多年来,她从未在他人面前这样毫无保留地坦露过自己,感觉从未有过的释然!

    女孩叫珍,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关于童年美好的记忆定格在9岁之前。
    珍的童年伙伴是稻草,菜地,茅屋,锄头,镰刀,簸箕……偶尔也会和几个村里的同龄人玩捉迷藏,泥头战。

    有一次,正值夏季稻谷丰收时节,村里的晒谷场上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各家各户纷纷从田地里面赶回晒谷场收拾稻谷。珍正和一个小玩伴无忧无虑的边走边吃冰棍,大人们看到她,都说怎么不收谷啊?一会你爸妈回来看到稻谷被淋湿,你可要被骂了!珍毕竟也是小孩不明白事情轻重。晒谷场上响起一片噼啪噼啪的声音,人们都在和即将到来的一场暴风雨赛时间。

    眼看着地面上的谷子陆续被铲成一堆堆的,渐渐被大家装进箩筐挑往粮仓去了,只剩玲家里的稻谷还懒洋洋地躺在地上。“啪!”突然,珍感觉到后脑勺被人用力拍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回来了!这是珍第一次挨打,也是印象中唯一一次。

    农村的乡亲父老们普遍都朴实、厚道,看到还有别家的活儿没干完,纷纷主动上前帮忙,不到十分钟功夫,就把地面上金黄的稻谷收拾干净了。伴随着电闪雷鸣,雨很快就降落下来,先是稀疏的小水滴轻飘飘打到脸上,渐渐地雨滴越下越大,越来越密,地面上的积水很快就汇流成河。在屋檐下,珍知道自己惹父亲生气了,低着头一声不吭,似乎在等着父亲的教训。
    可是父亲没多说,只是把一切的愤怒全化作冒火的目光和拱桥式的嘴形,这眼神和表情,比批评的语言可怕多了!后来,这种可怕的眼神和严肃的表情占据了珍的大部分童年记忆。每次珍犯错,父亲通常不用语言批评她,而是摆出必杀技,在脸上写上四个大字“我很气愤”,珍因此变得做事情小心翼翼,总生怕做错了什么惹父亲不高兴,渐渐地,她害怕在父亲面前做事情,只要父亲看着,她就紧张!

    珍与父亲的隔阂,就在这无声的交流中日渐加深,但还没到影响深远的程度。父亲要么不开口批评,一开口就语出惊人,让人措不及防,犹如六月寒冬。

    童年的魔咒

    珍永远也忘不了那个下午,父亲给她下的一个魔咒。

    那天,珍和小伙伴樱妹玩木头人的游戏,中途发生了一些小冲突,于是堵气跑回家不理人。刚好母亲煮了玉米,珍便躺在沙发上边啃玉米边看电视。期间,樱妹进屋叫了珍好几声,珍因为还在斗气就没有理会,继续自顾自地吃自己的玉米。后来樱妹便离开了,小孩子之间打闹斗气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一切父亲看在眼里,却有另一番解读。

    这时母亲在问珍作业的事情,父亲便从房间里走出来,问她们在谈什么,母亲说老师表扬珍的学习悟性高。父亲不屑地说:“阿珍,我算你拉尿拉出墨汁,但嘴巴不行!你看刚才阿樱叫了这么久都一声不吭,还有上次……”她已经听不清楚父亲后面说的话了,只知道父亲罗列了一大堆关于珍如何“没有礼貌”的例子。此时珍感觉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被彻底唤醒了,她觉得头皮发麻,脸烫得被火烧似的,身体内有种叫做“自尊”的东西从心脏处迸发出来,迅速地扩散成一块遮羞布,紧紧地包裹着自己。珍这才觉得安全多了,因为她从未感受过这种被剥光的感觉,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出丑。她动弹不得,身体不听使唤似地僵硬在沙发上,就像是在台上表演,突然被观众耻笑,讽刺,否定得一文不值。
    珍从未想过,父亲对她有着这么多负面的看法,虽然平时只是脸上表露怒色,但都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更不会批判得体无完肤。
    珍忘了自己在沙发上躺了多久,起来时感觉身体被掏空,浑身没劲。她到厨房用冷水洗洗脸,让发烫的头脑冷却下来,脸上因羞耻而涨红的毛细血管总算恢复正常了。
    珍以为这反应都是暂时的,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她没有想到,父亲的那句“阿珍,我算你拉尿拉出墨汁,但嘴巴不行”,已深深的刻入她的大脑,融入她的血液,伴随她成长,任凭她使出浑身解数都甩不掉。父亲的话,就像童年的魔咒,一点点地被印证。
    偶尔家里来了客人,珍会极度不安,并不是因为客人有多可怕,而是担心自己没打招呼没端茶倒水会引来父亲的不满。有时碰到认识的客人,珍会硬着头皮去打招呼,目的只是表现给父亲看,证明自己不是嘴巴不行的孩子。
    但是,珍就像中了魔咒般,越是刻意表现越丑态百出,有时见到不认识的客人,她不知道怎么称呼,就会羞红脸一言不发,但又不敢问父亲,害怕他责骂,更害怕见到父亲嘲讽的眼神,顺理成章地成了父亲眼里不会说话的孩子。

    渐渐地,珍在家甚少开口说话,有想法也不敢表达出来。凡是家里来客人时,珍总是刻意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不愿意面对父亲责怪的眼神,不愿意想起父亲给她种下的魔咒。

    有一次,珍一个人在家,刚好家里来了一个远房亲戚,这下可难为情了。珍硬着头皮去给人家倒茶,面对客人她手足无措,一句话也憋不出来,只能打开电视机打破尴尬,心里祈祷着大人赶紧回家。父亲的话又开始在耳边回荡:“但嘴巴不行,但嘴巴不行……”,此时珍越发感觉有人盯着自己指指点点,她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说错话,赶紧躲回房间去了。至于父亲什么时候回来,说了什么,她浑然不觉,但从父亲表情来看,是很不满意的。这样冷漠和不屑的表情和眼神,她早已习惯了,但内心还是无法置若罔闻。她太在乎身边的人对她的看法了,经历过一次次的白眼,她无法相信自己是被人喜欢的,无法相信自己是值得爱的,所以她在生活中总是处处习惯讨好,表现得再懂事一点,去换取那带着“条件”的爱,虽然她知道,这样做不一定会讨人喜欢,但如果任性,是一定不会被待见的。

    珍十三岁那年,远离家乡到县城读初中了。很多同龄的人都报读镇上就近的中学,珍是村上远出求学的几个孩子之一。小学时优秀的学习成绩是她唯一感觉自信的地方,她希望凭借成绩去证明自己,但是父亲的那句“阿珍,我算你拉尿拉出墨汁,但嘴巴不行”,把她仅有的一点价值感都批得一文不值。

    珍是同学眼里文静的女孩,上初一的时候,珍的成绩还是名列前茅,因此很多同学都愿意接近她,但算不上亲近的朋友,因为她与同学的关系大多数是靠学习成绩去支撑的。珍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自己做得更多,表现得更积极,学习更努力,才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她很少与同学交流,害怕暴露自己,害怕被否定,害怕被别人看到自身的弱点。实际上,她一直误解了与人交往的内涵,以为不断做一些事情去搏取关注表现出众就是在交朋友,但真正能敞开心扉的人没有。父亲的话渗透到她的每个脑细胞,并像魔咒般控制着她的言行,让她欲罢不能。她没有勇气去展示真实的自己,她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完美的,所以她活得很累!她自己都讨厌这样的自己!
    珍很想破解这道咒,但又无能为力。就这样,珍在内心极度没安全感的情况下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年。到了初三临近升学时,珍的成绩从年级前十名一下落到三十几名,为此,班主任特意找她谈话,询问情况,珍为了面子,和老师撒谎说:“是我故意考差的,因为排名靠前压力太大了!”老师信以为真。
    而此时,珍挺着各方面压力,已经明显感觉力不从心,这确实是她竭尽全力后的成绩了。毕业考试,珍踏着录取分数线勉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而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让她越发感觉心力交瘁。班上人才济济,珍唯一感觉骄傲的成绩不再是亮点,沦为班里不起眼的差生。加上自己不善言辞,没有成绩作为支撑的珍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心理严重失衡。更严重的是,由精神上的紧张焦虑,演变成身体上的症状,她感觉记忆力直线下降,脑袋时常昏昏沉沉,还会不定时地偏头痛发作,严重时根本无法学习。

    当初选择远出求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换个环境,忘记童年的阴影,但珍仍然没有摆脱咒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激励,战胜自我去上台讲话,和人近距离接触交流,但每一次努力最终都被打回原形。只有回到自己的角落,她才感觉到自在踏实,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挫败感。

    难道这是宿命?珍是不愿意相信宿命的!她是多么渴望跳出自己,去寻找那个未知的自己。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了抑郁症或者社交恐惧症,什么?
    想到这里,珍自己都吓了一大跳!于是立刻在网上乱搜索一通,“情绪低落,害怕交流,记忆减退……”,这不写的是自己吗?珍觉得这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长期的情绪压抑需要找一个出口,或正常的言语导出,或内化成病兆!

    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为自己长期以来的闷闷不乐感到后悔,没有什么比身心健康更重要的。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勇敢地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放下伪装的自己,找回真实的自我。她在心里大声纳喊:“来吧,嘲笑!来吧,讽刺!来吧,批评!扬起你们狰狞的面孔统统冲我来吧!”

    珍闭着眼睛躺着,脑海里再一次回放起一直不敢忆起的画面:“阿珍,我算你拉尿拉出墨汁,但嘴巴不行!”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一遍遍回想,想象自己的反应渐渐平静下来,想象自己战胜心魔,并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走出心理咨询室,珍看到天从未如此蓝,阳光从未如此明媚,此时她想到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往往别人的一句话,便能影响你的一生,特别是当说这句话的人,是你的至亲时。

    幸运的是,珍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酿成大错,并学会自我救赎。往后余生,她愿回报世界以温柔!


    作者简介:喜欢文字,热衷于用笔来记录世界和人生,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爱好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的魔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u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