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但因为父母在市里做生意,我从小学起就到城市里上学。
大一那年暑假,我开始在老家的镇上办补习班,兼带着一个画室,同时也和表姐的舞蹈班上下楼“搭伙”,这样经营了几年,跟家长和孩子也建立起了感情。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就跟着表姐学跳舞,小女孩很漂亮,身材修长,眼睛会说话,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同时也都对她寄以厚望,“好好跳舞,将来一定能吃这碗饭!”。
表姐的舞蹈班是全年班,而我因为还在上大学的原因,补习班总是在“初夏开张,盛夏结业”。所以每到再次邂逅这群孩子时,明显的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变化。
大四暑假补习班照旧,许久未见的那个跳舞的小女孩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依然是人群中最惹人瞩目的那个,但身上和眼神中多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我不明所以,直到我看到她和几个跨着摩托的不良少年聚在一起,指间夹着香烟,脸上挂着肆意的笑容。
我为她感到非常惋惜,于是想做点什么来“拯救”她。午后,我把 她叫到一间空教室,面对面坐着,我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信心,我跟她讲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读大学多有用,真正的帅哥不纹身也不留杀马特,偶像剧和爽文小说里都是骗人的。我声情并茂,滔滔不绝,而她就静静的坐在那,夹着双臂,带着一种近乎轻蔑的微笑看着我的“演出”,我开始有点慌张,额头冒汗,说话也变的不自然,直到小女孩说了一句“老师,你累不累啊?”,我便彻底的败下阵来。
这是一种真实的挫败感和距离感,很显然,我不懂她。在她的世界里,最远的距离是城镇大巴的终点站,最好的选择是初中毕业后的中专和技校。这就像我小时候没吃过啥好东西,以为这个世界最极致的美味是娃哈哈AD钙奶和双汇王中王火腿肠。
农村教育的问题不在于缺少多少人和钱,而在于学生到底该去向何方,深处封闭乡村的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选择人生道路时迷失了方向。
毕业后,我从五线小城市来到北京,在一家影视公司上班,受益于父母对我独立意识的培养和大学时的创业经历,我很快融入了团队,半年后开始负责一些小组工作。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一家国字号出版集团谈版权合作,出门前内心忐忑,但还算是有些自信,等到了出版集团,看着庄严的大门和高端的装潢,我迅速就失了底气,再等坐到会议桌前,表情早已僵硬,连一句囫囵话也说不出来,对面递来名片,我赶忙接下,然后双手回之我的公交卡。整个会谈过程我像是一只木偶一样呆坐在那,看着和我同时期入职的同事从容自信的与对方侃侃而谈。
同事来自省会城市,大学毕业父母就在北京给他买了房,自信和优越感是刻在骨子里的,再加上大学四年在北京提升的视野,这让他在面对任何人时都能表现的从容不迫,大方自然。
我明白,我如果想要变得和他一样,要么换个有钱有权的爸妈,要么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视野,打破自身格局。
我想起了那个跳舞的小女孩,原来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格局。
所谓格局,就是追求目标的高度,眼界的广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身上所体现的从容大度,想要打破格局,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我认为有三条路,第一,不断的读书和学习,掌握知识和规律,第二,不断经历和爬升,开阔眼界和认知,第三,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会思考和判断。
中国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全世界最会学习的学生,所以第一点我们永远不用担心,第二点是我们父母在孩子成长阶段最容易忽略的,尤其是我们还有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所以,带孩子认识世界,认知社会,不只是少数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普遍性的问题。
如何带孩子认识世界,认知社会呢?我们不妨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
我有一位家长朋友,她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体面的工作,但我觉得她是我见过的最棒的教育专家。
要讲她的故事还得从我的个人经历讲起,2016年,我因为父亲身体不太好的原因,从北京回到家乡创业。公司办了起来,方向自然还是教育,但一开始在业务上的盲目尝试和冒进,使公司迟迟不能走入正轨,一些项目也被慢慢搁置,只留下几个项目牌还挂在门口。
一个午后,一位女家长推开了我的办公室的大门,“请问这里是家庭教育研究院吗?”我愣了几秒钟才回过神,想起这是之前合作过的一个项目,因为一些原因早已经停掉了。我回答是的,然后起身邀请她进来。一落座,这位家长就急不可待的咨询:“你们这里什么时候有家庭教育的课程?我想来听一听。”我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她解释说近期没有课程,但因为我有一些其他渠道的课程资源可以给她,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
这位母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国外留学,小女儿也在本市最好的高中读书。我夸赞她对孩子的培养能力和学习精神,但她却表现的很谦虚,一直在说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学习的地方。随着我们聊天的深入,我更加佩服起了这位母亲,他的儿子不仅仅是拿的全额奖学金留学,而且在全国数学竞赛和航模大赛上都有获奖,她的女儿也是品学兼优,能歌善舞。
我问到她在子女教育上有什么窍门?她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每年的暑假,她从来不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带着孩子流连在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之间,一家人一有空闲就出去旅游,两个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就已经把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校逛了个遍,大儿子高二那年还参加了国际游学营,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了大学目标和职业目标。
家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开始思考课堂之外的教育该从何处出发,同时我们又能在这方面为孩子做些什么?18年起我们开始运营省级文化传媒平台河南网,同时期开始孵化河南网小记者项目,19年初我们确立了小记者的理念,带孩子看世界。
关于如何带孩子看世界我有一些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围棋还是轮滑,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这都是一种孩子表达自我的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
第二,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通过家庭教育和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自信心与爱心。
第三,增大孩子的社会接触面,社会认知和职业认知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
第四,多带孩子出去旅行,观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关于教育,我喜欢一句话: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光点亮。这也正如河南网小记者的使命一样,为孩子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