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参加了橡果书院的中级自由写作课程,完成了一份3000多字的实践总结作业,那是我对第一次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了自由写作课程,让我的写作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拨云见雾
一直以来,学生的写作在我的认知里,就等同于书上的单元写作,在加上一周的周记或日记,而教书十载,似乎到现在也不懂得怎么教好学生的作文。这么多年,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去研究写作,更多地只是照着课件上完一篇又一篇的作文课,写了,改掉,讲评完,也就这么过了。
学习后才知道写作分为精确写作(规范写作)和自由写作,精确写作对应的就是我们的单元写作练习,怎么教好单元写作,一定要有清单意识,对照评价清单,让孩子按照写作要求去写,这些要求从基本规范、基础要求、核心要求三个维度去要求孩子写作,面面俱到,非常细致。
而自由写作跟规范写作是截然不同的,但又相辅相成,就像两条并行的双轨,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写作思维。而自由写作的目的不是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对写作最诗意的解读。一开始我不能理解,但随着课程的学习,和孩子一起写作,才渐渐明白,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让我们老师去理解孩子,也让我们通过写作走进彼此的内心,建立关系。
二、渐入佳境
在参加厦门“看见阅读之光”第二届阅读教育交流会中,我分到的是自由写作组,一天的学习下来,不断地被颠覆认知,也非常地“痛苦”,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很多都听不懂,真正体验了回“学困生”的滋味。
但在听老师们的分享中,我也特别能感同身受。有些老师的做法和我不谋而合,或者说似曾相识,原来大家在自由写作的路上也都是这样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改变,学生的成长,自身也在悄然变化着。
佐藤学说润泽的关系就是一切。越到高段,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老师会生气,会经常向孩子发泄我们的怒火,但是事后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让学生看到了我们非常不成熟不理智的一面。所以当问题发生后,我们得去解决,或者走在问题的前面,去预防。而这个时候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一起讨论,共写这些问题,比起自己的单打独斗,集体的智慧更有力量。把班级里的一桩桩“事故”变成一个个“故事”,在一来一往的师生回复中,师生关系也变得润泽了。
在践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生命被唤醒,特别是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透过他们的文字,我才发现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的敏感,多情,他们也渴望被关注,被看见。而我却忽视了,或者说习以为常,有时候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可能也会给他们带来变化吧。魏老师说如果不能发掘孩子的天赋,就努力让他热爱,而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三、指点迷津
我以为我对自由写作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但在我们组的圆桌对话时,我才发现我连门槛都还没够到,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自由写作,顾名思义强调的是自由,但在自由内也还有纪律,自由和纪律都是相对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由。干老师说,自由写作的目标是“为存在寻找语言”,就是用文字捍卫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的生活,在用文字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自己的语言。文字是我们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限制,或者说我们会看别人的“脸色”,当我受到表扬,我就多表达;当我被批评,我就缩回去了。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舞台的中央,自己是主体时,他们才会有兴趣。
孩子勇敢说出了自己的话,并且被看到被肯定,那么他们就会迷上写作,而我们老师可以做的是去保护他们,在纪律内去突破一切的规则,去鼓舞孩子自由表达。
我们老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我们的想法、观点告诉孩子,很想让他们听我们的。而自由写作,是学生在找寻自我,他在这过程中可能会“越界”,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指导,告诉他什么是公共,什么是个人,什么是集体,在什么领域你是自由的,在什么领域你是有纪律的,不要用我们自以为是的观点去否定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和世界碰撞。任何一个人的思想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你的言说和行动影响到了别人,就要让孩子知道共识在哪里。
自由写作的方式有很多,个体自由写作,团体写作,师生互动写作。我们老师侧重的会是师生互动写作,它指的是教师用批语的方式,和每个学生形成持久的写作对话,通过批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潜在价值,引导学生聚焦在心理健康、语言表达、生活交往、集体规则中的某个维度,继续用笔生活、用笔思考、用笔表达。这半年,我在班级里开启了“暮省”,在每个中午一来一往的批阅回复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不同的想法,有时候你会觉得很出人意料,但是现在想想,这就是多元的表现吧,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条化,也许你会觉得学生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去否定掉,我们可以在跟他们的对话中传递我们的价值观,学生最终走向哪里是他自己的决定,我们左右不了。我们只要做到我们是本真的回应孩子的看法,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自由写作,我觉得这是相对于规范写作,孩子能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写作,形成你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或者独属于你自己的语言风格。
多元的表达,多元的思想!
(关于自由写作,干老师目前也写了两篇作为回应,我更多的是在梳理自己当时听课的笔记,表达出的可能还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心里一定要明确,不能强加我们的观点给孩子,尽量给孩子创造自由表达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