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田 遇到有人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找借口说“那些人比我好,比我强大”,从而将自己的处境正当化的情况,我基本都会予以否定:“请你不要说这种丧气话。”
“我很明白你正处在如入泥沼的状态,也很明白你无法跟那个人切断关系,可是,如果你把离不开他的理由归结为‘那些人很强大,而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你今后还能有什么改善的余地呢?”
或者说:“你这是弱者对弱者的歧视,我绝对不认可这样的看法。”
她们嘴上说着“那些人很强大,可我……”实则心里很清楚这种说法的问题点。其实是一句口是心非的话。她们就是想改变这样的自己,所以这种时候一旦回答“对啊,你就是弱者”,她们就更加动弹不得了。正因如此,她们会说“那些人很强大”,而我则要为她们口中那些人辩护,她们才能靠自己的力量转向那个方向。
上野 要诉诸她们自己的尊严。
信田 正是如此。
上野 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会为了生存而逐渐适应。
信田 无法离婚的妻子们,也可以理解为在难以言说的,甚至在本人都无法察觉的压迫中求生。
上野 “不断以受害者身份存在,将直接转化为加害者性”“是受害者与是加害者,其实两者是一体的”。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时间上,分割加害者性与受害者性都是不可能的。
有人认为“我不同于你”是一种“自我复原”,其实并非“复原”,而是“自我获取”。
信田 假设A对B做出某种行为,B试图让A停止这种行为。但是,只要这种行为的互动一直重复,问题就始终存在。暴力如此,孩子的问题亦如此。
这时,我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让对方停止行为,而是“先在你和对方之间画一条线吧”。线的这一头是你的问题,那一头是别人的问题。换言之,就是从整理问题的归属开始。
上野 也就是区分开“自·分”的领域和“他·分”的领域对吧。
“这与我无关,是你的问题。”如果不把“我不同于你”作为前提,就无法拥有自我。因为自我产生于“不同”之处。然而,人们还是会对“不同”心怀恐惧。
信田 我会说:“我的问题跟你的问题不一样。”一旦说出“不同”,就有了否定的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