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东旅行·在路上
星月国土耳其,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呼愁”与记忆

星月国土耳其,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呼愁”与记忆

作者: 秋日雨火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21:48 被阅读6次

    梁文道说:“每座伟大的城市都需要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她的灵魂和故事,真正让我们把握这座城市的本质。”

    诚然,都柏林有乔伊斯,布拉格有卡夫卡,里斯本有佩素阿,北京有老舍,上海有张爱玲……

    而伊斯坦布尔,终于,有了她的奥尔罕·帕穆克

    ——写在最前面

    有人说:“You are what you eat.”而有时,更贴切的应该是,“You are what you read.”

    而我,慢热又迟钝

    从来就是读过就忘,但脑海中又经常在不经意间闪现曾经读过的句子而热泪盈眶

    伊斯坦布尔在我心中最初的印象,是茨威格笔下那还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十岁时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那十二个故事熠熠生辉的人物和故事,我唯独记住了苏丹穆罕默德的勇毅与决绝,记住了那扇被人遗忘的门。

    “我们被攻陷了。”

    风雨飘摇,帝国已倾。

    ▲书中写,“君士坦丁堡易守难攻”,此次拜访,应验此言:石阶小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有些路甚至可以用“陡峭”来形容

    圣索菲亚大教堂中最后一次弥撒声声入耳,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岸穆斯林军队巨炮阵阵逼人。

    一千年来伸展双臂,欲图包容尘世万般苦难的十字架轰然落地。

    那是土耳其历史上的高光时刻(1453)。

    整个西方为千年东罗马帝国的沦陷而震颤,而世界,却为未来奇迹般的奥斯曼帝国欢欣鼓舞。

    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Ayasofya),东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的至圣之地,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这座城市,下令将这座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聪明如基督徒,没有听从穆罕默德的命令将基督教的东西损坏,而是小心地用石膏覆盖了起来。而今,这座教堂同时闪耀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光辉, 圣母玛利亚与安拉出现在同一方穹顶真的让人心生感动

    扩张。

    真主在召唤,穆罕默德在引领。

    奥斯曼帝国的野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仅仅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它就横亘亚非欧三大洲,成了辉煌与雄伟的代名词。

    托普卡帕宫(Topkapı Sarayı),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最高统治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与中国故宫、法国卢浮宫等并称世界十大宫殿。有人说,在托普卡帕宫内发生的故事比世界上所有博物馆都要多。它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建筑艺术的表率,装饰简而纷繁

    然而,早在十字军东征时期(1096-1291),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战争,君士坦丁堡就已遭到了破坏,地中海贸易格局因此而彻底改变。东方商品不再大批集中到君士坦丁堡,也很少经过突厥人占领的小亚细亚。

    几百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长期操纵东西方贸易的奥斯曼帝国震惊地发现,欧洲人凭借智慧与勇气,开辟了通往亚非甚至美洲的新航路。

    大量涌入欧洲国家的黄金白银,使这个靠香料贸易、扼航线要塞的帝国货币迅速贬值,通货膨胀蔓延整个帝国。

    帝国开始有了倾颓的前兆。

    令人扼腕的是,宗教及知识份子保守派的壮大扼杀了土耳其的军事革新,帝国的军事技术逐渐被欧洲大陆赶超。

    帝国的根基开始动摇,帝国处在了沦陷的前夜。

    从加拉太塔(Galata Tower)顶端俯瞰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船只仍然静谧而安详,在蓝天映衬下的海鸥显得格外不羁与自由

    18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步入正轨。

    而奥斯曼帝国,仍然是那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大帝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的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色佛尔条约》更是将这个国家切割得四分五裂。

    这个千年古国,何去何从?

    某天清晨具有魔幻色彩的朝霞。突然想起《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那句经典:“一生明月常相伴,此心永驻清光里。”

    “Atatürk is our endless love.”

    住家的小姑娘很认真地和我说,眼睛中闪耀着崇敬与幸福的光。

    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也确实如同小女孩眼中的光,照亮了整个星月国

    他确立了土耳其的共和制度,废除政教合一体制,改阿拉伯文为拉丁字母,全面改革教育,解放妇女。

    他使土耳其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街旁书店里买的明信片。大街小巷都可见到悬挂着的有凯末尔画像的国旗。Atatürk是1934年土耳其国会授予凯末尔的姓,ata意为“父亲”,“türk”即土耳其,连起来就是土耳其国父

    硬币总是有两面,凯末尔在成为全土耳其的英雄的同时,也留给了这个新国家许多弊病。

    全盘西化使土耳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宗教与封建的大量遗存给改革罩上了阴影。

    西化与土耳其性既对立、矛盾,又交错、渗透,构成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奥尔罕·帕穆克在他的自叙传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写道,

    “我慢慢懂得,我爱伊斯坦布尔,在于她的废墟,她的‘呼愁’,她曾经拥有而后失去的荣耀。”

    苏丹·穆罕默德广场(Sultan Mehmet Square),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遥相呼应

    “我喜欢那排山倒海的忧伤。”

    “我会为某种迫近凶险的甜美气息感到惊喜。”

    “月光文化记录了伊斯坦布尔人们欣赏让城市避免陷入一片漆黑的满月,我们着迷于半弦月的微光。”

    诚然,在帕穆克笔下,西化后的土耳其忧郁而迷惘,痛苦而孤独。

    这是属于土耳其,尤其是伊斯坦布尔的,独特的“呼愁”(Hüzn)。

    在土耳其,我总是很喜欢逛各种各样的巴扎(Bazaar,集市)。倒不是因为真的想要买些什么,而只是踏在石阶小路上,看着两旁琳琅的香料、丝巾、彩灯、软糖,就有一种无可言说的安心感

    有一首歌中唱:“我要带你去浪漫的土耳其。”

    何谓浪漫?浪费时间慢慢走。

    走过土耳其记忆中的感伤与情怀,走过土耳其浩瀚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微信公众号:秋日雨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星月国土耳其,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呼愁”与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dn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