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脏气之合于四时如此。故当春之时阳气正升,则刺脊两旁,分散各脏腑之散俞穴,及与各俞之肉纹分理,血出而止,无使过深。在甚而邪重者,则久留其针,以待传于他经之气,尽去而后止。在间而少差者,则暂留其针,以俟诸经之气,循环一周而即止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当夏之时,阳气正盛,刺正俞恐伤正气,则刺其经之支络俞,亦见血而止,不可过深,刺后俟邪气尽去,即闭针孔,使经气循环。至此无所伤损,兼循周一身,而病之见于上而痛者,必下移也。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当秋之时,阳气渐回,则刺其皮肤,循肌肉之分理,无论身之上下,同一刺法,然其时邪气在皮,刺不可深,视其神气少变,刺即止焉。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当冬之时,阳气闭藏,则刺俞窍穴于分理间,其邪重而甚者,冬寒气凝,则直下其针,不必揉按以散其气。其少差而间者,恐伤卫气,则不得直刺,必先揉按而后下针。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可见春夏秋冬,四时各有所刺之部分,与所刺之深浅。刺之者,亦惟法其穴之所在,与气之所在则得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