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乖张
「乖张」这个词大概很少出现在口语里,记得京剧唱本里武生、老生之类的角色会用到,咿咿呀呀唱出来,很是有味儿。
你觉得「乖张」是什么意思呢?你会把怎样一个人形容为「乖张」呢?《头发的故事》里鲁迅做了两点解释:
第一,时常生些无谓的气。
第二,说些不通事故的话。
原文如下: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阿,十月十日——原来今天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公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
“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了呢?”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事故的话。
……
平常我并不清楚「乖张」的准确意思,所以不怎么敢用。一看这两条解释,忍不住会心一笑,倘若有人形容我乖张,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二、「两棵枣树」及其他
《野火集》有一篇《秋夜》,开头是流传甚广的几句话: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不知道这几句话怎么红起来的。
其实别处也不少「两棵枣树」的例子。《社戏》开头这么写: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对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为嘛不直接写:「我在上个十年里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在这之前的十年里不想看也没机会看」?
一种可能是作者口拙,另一种可能是大巧若拙。私以为「两棵枣树」是大巧若拙,因为这种绕着弯的写法有意境,有丝丝的秋的滋味;「那两回全在后十年」就不敢苟同了,笨笨的,貌似这会儿作者脑子不灵光了。
以后这样的例子再慢慢找,肯定有的,「我敢打包票!」
三、一代不如一代
《风波》里的九斤老太因为那句「一代不如一代」成了鲁镇网红,别人说啥子她都能用这句话往下接。其实《风波》里的配角们也有不少精彩的话,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最红,大概是因为几千字的小说,这句话出现了八次。
1. 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骂孙女「马上就要吃饭了,还在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六斤「藏在数乌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冲奶奶喊「这老不死的!」
2.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七斤嫂嫌七斤(九斤老太的儿子)没听她的劝,剪了辫子,现在「皇帝坐回龙庭了」,七斤没了辫子,有性命之忧。(事实上当初七斤嫂劝七斤留辫子这件事的真实性存疑。)
3. 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这句话本来没什么特别,但这是七斤嫂对女儿、扎羊角辫的六斤说的。六斤年龄大概六七岁,估计理解不了「偷汉」是什么意思。
原文除了语言,动作及整个场面也很精彩:
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着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