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手里的手机换成一杯咖啡该多好!”
闺女在吃早餐时,漫不经心地对我说了这句话。我猛然一觉,“哦!对!我马上把它换成咖啡。”我自认为,一直对自己的管理还算严格,晚上十点后,若没有特殊情况,基本是不会再拿手机。早晨也是运动之后,才会看手机。
自从我们家有了这小小的人儿之后,我便是“处处受管”。闺女说: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所以自己的电话手表是时时不得离身。开车时,只要她在车上,哪怕是等很久的红绿灯,也是不可以看手机。
闺女从小就被画上了“闲事婆”的标签,在幼儿园时,只要小朋友的事没做好,她都要伸手去管,去帮别人做,尽管通常自己的事也还没做好。
上了小学之后更是如此。前几日,一家长轮流值日时,在群里发了一个小视频,并附上“管家婆”的字眼,不看视频,我便知道,那一定是我闺女。果然是这样,在视频中,闺女站着对全班同学喊:“谁有看到了某某某的东西了吗?”
晚上吃饭时,我问她:“那是别人的事,你为啥要管那么多啊?”她说:“我那哪是管那么多啊?,是她不敢问,才叫我帮忙的。”“噢~原来如此,那是我误会你了,I'm sorry。”
通常我们习惯用标签来定义一个人的标准,却总是看不清它背后的真相。
闺女希望我放下手机,端起咖啡,是想要与我一起享受早餐时光。
伸手去帮小朋友,是担心小朋友因为没有做完手工而掉队。
帮同学寻找丢失的东西,因为担心同学丢了东西会难过。
管制我开车不看手机,是因为担心我的安全。
对于孩子来说,她是没有心机,没有功利,所有爱管闲事的背后,都只是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当然是希望给闺女贴上标签的人,不要用成人世界里的眼光,去看孩子纯洁的心灵。比起自私冷漠,我更愿意我的孩子,用这纯洁的心灵一直善良的“爱管闲事”下去。
过分懂事的孩子,她的人生会过的很辛苦,所以懂事的刚刚好就可以了。
佛说,明心见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本性,为的是能够更好的去见世面。
而一个人在见世面之前,一定是先见自己。
一个人只有看过了众生万象,世间百态,才会知道生活对于人人来说都不易,孩子如果从小就见过这些现象,极可能拥有一种难为可贵的东西——同理心。
高情商不是能言善辩,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之着想,令人心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