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一生学问进阶的自述,为何出现在为政篇?先来看看前三章,“为政以德”、“诗三百”与“道之以政”。第一,为政为什么首先强调“德”?德者,得也。领导者自身如果能修养成熟,将切己所得运用于政治,百姓才能深受教化,达到“上恤孤而民不倍”。第二,为何引入诗经?一群人要想和谐的在一起,需要每个人都有所得,清楚基本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孔子称之为“思无邪”。看了诗经我们就明白:统治者做好事,人民就称赞,做坏事,就讽刺痛骂;内心爱慕异性,就抒发情感,试图交流,而非寻你找他,牵扯不相干的力量。第一章说领导者,第二章说民众,第三章则兼说二者,指明为政首推德礼。
第四章是个分界处。此章之后又是个问孝四单元,复归为学,所以“吾十有五而...”标志了孔门的“为政是实用之大端”。志于学是知之始,而立是行之始,不惑、知天命、耳顺是知至之渐进,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行之至。而此章只是个效验的次序,至于学问要下的工夫,则在别章可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