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人世間揚美而惡自顯,舉善而不善明。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 、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有故不可得而偏舉也。”蔣錫昌云:“無名前,本無一切名,故無所謂美與善,亦無所謂惡與不善。迨有人類而后有名,有名則有對待。既然、有美與善之名,即有惡與不善之名。人類歷史愈久,則相涉之事愈雜,則對待之名亦多。自此以往,天下遂紛紛擾擾,而迄無清靜平安之日矣。下文乃舉“有無”等六對以明之”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
盈,通行本作“倾”,盖避汉惠帝刘盈讳改。盈假为呈或逞,呈现。
老子利用事物相对的比较关系,概括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本质。并进而指出,宇宙间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蔣錫昌云:“圣人治国,无形无名,无事无政,此圣人'处无为之事'也。圣人一面养成自完,一面以自完模范感化人民,让人民自生自营,自作自息,能达‘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之自完生活,即为已足。过此而求进取,谋发明,增享乐,便是多事。五十七章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谓‘好静’、‘无事’、‘无欲’,皆为人君自完之模范;而‘自正’、‘自富’、‘自朴’,则人民受感化后之自完生活。此圣人'行不言之教'(即以身为教)也。”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弗始者,即不造作事端,“立功生事”,而无事、无为也。高亨云:“‘恃’犹‘德’也,心以为恩之意。‘为而不恃’犹言施而不德,谓施泽万物而不以为恩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此之谓圣人无事、无欲不造作生事,亦不居天下之功。因不居天下之功,故其功永存而不灭。王弼以反意注云:“使功在已,则功不可久也。”
圣人能关注事物发展变化,能顺势而为,换作庸人则造作事端,扰其民而又自扰之。明朝王阳明有平宁王之乱的不世之大功,因不居功而能全身而退,其学说功绩,至仍为世人所乐道,是以弗去。而太监王振无事生非,生土木堡之变,最终,致皇帝被俘,国家危急,自己兵败身死,沦为笑柄。
事物发展,泰及否来,盛极而衰,庸人德不对位却要长久处于尊贵的地位,这是无法实现的。
君子不怨天尤人,反求已身自完。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碑文刻着著名的墓志铭。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碑文墓志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很难真正改变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的伴侣父母和子女。老子教导我们,只有做好自已,以确实的行为树立榜样,自我完善而以身为教,那么身边的人也会因你的改变而受到影响。然后谁知道呢?我们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