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读《老子》(二)—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读《老子》(二)—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作者: 对话灵魂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10:07 被阅读0次

   细读《老子》第二章,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生而有;为而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一段是说事物相反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是讲述圣人实行无为而治不自居其功本章的大意是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了什么是丑都知了什么是善那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恶有和无是相互依赖而产生的艰难和容易是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而显示出来的高和下是相互比较而包含的音乐和声响是相互依赖而产生的和谐前和后是相互伴随而有的顺序 因此圣人遵循事物的相互依赖关系施行不干涉的无为治理推行无言的教化万亭万物兴盛了不争先 他辅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德他对万物有所成就而不自居有正是因为圣人不居其功他的功绩反而不会被泯灭。

       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分为二”的思想,是说看待一个事物不要只有一种看法,应该把它分为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来认识,这其实就是道家的思维原则。道家把对世间万物的认识,都分成了“阴阳”;即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这就是“一动分阴阳”。同时,这种阴阳分出来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据各种条件和观察者角度不停地改变其内涵。所谓“阴阳之变,万物之统摄也”。      与大家习惯的“一分为二”思想不同的是:老子并不认为把一个事物看成一分为二就够了;而是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从无数的角度来理解,这就是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而任何一个角度,都有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所以看个事物,就有无数个观察角度产生的无数个“一分为二”的判断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不绝如阴阳”。道家平等地认为:每一个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每一个角度都不是唯一的,永恒的。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这就是“名可名,非恒名也”的真正含义。      可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看事物往往喜欢简单化。往往很单纯的只从一个角度出发,而且更喜欢从这唯一角度中本来应有的阴阳两面,只抓住其中的一面,并顽固地坚守不放;这样很容易造成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激烈冲突和不和谐。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造成痛苦和失败。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一个专有名词,不能照字面直译作“没有作为”,或误解为“无所谓”。老子主张行道,认为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人们对待自然(客观现实),以至处理政治,必须依照自然发展规律(道)办事,而不加以任何人为的措施。这颇有“客观存在,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意味。“为”是指“人为”的事,“无为”不是一动也不动,什么也不干,而是不作违反自然的事。老子还体会到:天地万物,包括人民生活在内,有其自然发展规律,而不能加以任何人为的限制。可是当时的统治者都不是这样想,他们以天下为己有,以人民为砧上肉,予取予携,作威作福,这是违反自然的。因此,“无为”不是消极的,而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老子以“无为”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事儿作斗争。老子提出“无为”,用意在推翻当时的政治制度。但他不便明言,只用“无为”二字,以至引起了无数的猜测,就字面上作了各种不同的解说。  无为而治用在治国上,主张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主张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主张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老子》(二)—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ch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