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章

作者: 老聃使徒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2:58 被阅读0次

关尹子第二问:教育民众向美向善有助于社会治理吗?

老子书面答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使天下人都以“美”为美,这就令人厌恶了;都以“善”为善,这就不善了。

所以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相反相成,长和短相比较而言说,高和下因对比而存在,音和声因和谐而优美,前和后相伴随而出现。

因此圣人做事顺其自然,推行不依赖政令的教化。任万物萌生而不促始,让万物自由生长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发展而不自傲,有了成就也不居功。只有不居功,才能功德永在。

难点释疑

难点一:“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知”在文中并非日常“知道”之义。其甲骨文、金文如下:

它是使者持象征权力的“干”和“矢”到各地“口”传命令的意思。金文中“干”或“矢”被用点点特意标示,告诉读者这不是打仗用的武器,而是权力象征物,如古代之“令箭”。“矢”为信物,用于提醒受令人:如不听令,将以武力制裁!

因此,“知”从受令的一方来说,有“知道”的意思,从传令的一方来说,为“有治权”之义,如“知县”、“知府”就是管理一县或一府。

文中“知”是用政令使民众知道的意思,即以强力推动民众向“美”向“善”。

难点二:文中“美”和“恶”是什么意思?

根据后文“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中的“善”与“不善”相对,有人把“恶”翻译成“丑”,这样美丑相对,似乎就通了。其实不能这样译,甲骨文中就有丑了,如果要表达丑的意思,老子不必用“恶”。“恶”是心里堵得慌,厌恶、恶心的意思。与此相对,“美”是开心愉悦的意思。

许慎说:“美,甘也。”美本来就是开心的意思。不论什么事物,正是由于其引起了我们的愉悦之情,我们才认为那是美的。

难点三:文中“无为”和“不言”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知道,“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肆意妄为,动辄侵犯公民权利。“不言”正是“无为”的一种体现,这里“言”不是通常所说的“言语”,它是治者之“言”,乃“政令”。

老子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思想,就是统治者要尊重百姓的自主发展权,不要横加干涉。

综述

很多人认为教育百姓向美向善有助于社会治理,老子却否定了这个观点。

美是发自深心的愉悦之情,有人认为花美,有人认为蛇美,有人爱瘦女,有人爱胖妞,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楚灵王喜欢细腰,满朝文武害怕体胖失宠,都束腰节食,结果导致脸色黑黄,扶墙才能站立。如以权力推动“以瘦为美”的观念,毫无疑问将造成更多人虚弱而死。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属公民私权,不能以公权妄加干涉,人民都以统治者的所谓“美”为美,一定会有令人厌恶的事情发生!

利他为善,社会生活中人的利他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和美一样源自深心,一旦以政令推动,后患无穷。

1967年12月17日晚,甘肃一名副班长刘学保在讲“奉献”的特殊社会氛围中,悄悄跟踪老实本分的林场工人李世白,在其通过一废桥时,猛扑上去用斧头、刀子将其杀死,然后引爆自带雷管,炸伤自己左手,把蓄意谋杀说成是为了阻止“阶级敌人”炸桥,因此连升数级。李世白冤死,家人成了反革命,老婆被迫嫁给疯老头,几个孩子要么蹲监,要么流落异乡。18年后的1985年7月,冤案才最终昭雪。

人能利他,当然是好事,但当此成为权力拥有者竭力弘扬的对象时,刘学保们就会层出不穷,“善”转眼间化为“不善”。事物都是利弊相间,相反相成的,有时想去做一件“好事”,没成想,转眼间竟成了坏事。

如何才能杜绝这些“坏事”呢?那就要慎用公权,尊重民众自主发展权,相信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 

美者自美,善者自善,无需政令强加干涉,可为什么有人偏要滥权呢?在老子看来,那是因为居功自傲——权力在手,天下我有,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不居功而功在,居功而功去,当妄为者权力尽失时,悔之晚矣。

相关文章

  • 整形现象解读:美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第二章。 这是《老子》第二章中最...

  • 《老子》第二章

    关尹子第二问:教育民众向美向善有助于社会治理吗? 老子书面答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人世間揚美而惡自顯,舉善而不善明。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

  • 张咪第48天寄语

    张咪第48天寄语 经典诵读 昨晚看天气预报,最低气温是5℃。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不言之教 老子讲的是自然规律,...

  • 老子的“无为”适应当今社会吗?

    老子在第二章里就提出了“无为”论,可见“无为”在老子心中的地位和他对“无为”的态度的一种极力宣扬和追求。 《道德经...

  • 读《老子》(二)—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

    细读《老子》第二章,老子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无为而治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 读《老子通释》之二:没有创造,美在何处?

    天下皆知美为之美,斯恶已;皆知善为之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老子》第二章关于美和丑的论述,直接把我整...

  • 《道德经》你所不知道的智慧——美与丑

    上下五千年,寥寥五千字,老子的大智慧,千年的《道德经》。 老子在第二章中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 老子笔记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

  • 老子语录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vs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