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平和温润的,本质是修养,是融于自然的。文人气息是个人综合修养所反映出来的自然而然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平和温润的,平和是心态,是敏锐的看出问题,在处理上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而温润是身体健康,高修养是中国文化的高端,也是中国人的理想,在古代更是士大夫义士追求的,在今天也是人们奋力寻觅的。
文人气息令人向往,若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必须修生养息,而修生养息的关键是修养,如何修?首要问题是解决思想,即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来充实,进而将无益的思想修改,纠正。这在儒家强调的最多,即要求培养完善的人格,令言行合乎规矩,需要从科学文化知识,从艺术,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例如,要求居住环境“明窗净几”,要求对事待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在道家也充分得到体现(即修炼养性),道教认为,人如果洞察了宇宙天地间的阴阳变化之道,就可以通过反观自身的形体构造来掌握生死变化的规律达到养生,唐代吕岩在《忆江南》词中说“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宋代赵与时 说“ 柳公权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再次,从身体健康来修养。《道藏》以气养身,宋·黄庭坚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元代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里说“除去浮花,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作家王西彦 《乡下朋友》里说“去年你在信里说要到乡下来修养身体,我就想,他一定有点什么都市病。”,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的人所反映出的状态是自然的。
修养至高,反映出文人气息。内敛,含蓄,平淡,是最佳表现,这在中国书画中表现的极为突出,笔墨的圆润但劲健,构图奇而显平,寓意深刻而不外露,整体气息温和,平淡天然,给人以美的向往和进一步品味的欲望,而恰恰相反:一个不修边幅,邋遢肮脏,身体肥硕或瘦骨如柴,形色诡异,暴跳如雷,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修为,其作品呈现出埋怨和捩气,读者无论如何也不会体会到至高修养带来的精气神。
学校被认为是具有文人气息的场所,先生或教师带有明显的文人气质,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且掌握一定技术,因此,尊师重教成为人们普遍的理念,家长们愿意将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是对文人气息的向往,教师们理应负起应有的责任。
文人气息令人向往,也着实很难做到精神和健康两全,但尽力而为总会提高,更需要不断的修生养息来完善。
王徵明水意画 王徵明水意画 王徵明水墨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