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
中国文学史第9课:《国语》与《战国策》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9课:《国语》与《战国策》笔记

作者: 小墨垒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23:59 被阅读0次

由蒲松龄书房的一副对联展开,对联如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联里隐含了历史上两个典故,一个上是项羽攻打秦军破釜沉舟的故事,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它激励着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要卧薪尝胆。这些真实是记载在《国语》中。

《左传》是第一部编年史。编年史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下来的历史,不只是是一两年而已,可能是上百年或者跨越很多个朝代的。偏重于记事。被称为“春秋内传”。

断代史是指某一个朝代的历史。

纪传体是指以人物的传记为历史的先后故事来串联历史的。

《国语》是一个分国记录的史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国别史。国别史是指按国家的诸侯国的方式来记录的。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录了周、鲁、齐、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语”就是跟语言有关,即:记言。是一部记言的史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国语》记事有侧重,《晋语》占全书三分之一,《周语》次之,《郑语》最略。全书记二百四十三事,一事一议,大体首位完整。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国语》被称为“春秋外传”。当今学者认为是战国人依据春秋各国史籍资料编纂而成。

《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有儒家思想、侧重霸术,崇尚道家思想。记事总体上不及《左传》丰富,但有的部分比《左传》记事详细;文学价值也不及《左传》。

《战国策》中“策”是指策略、计谋、谋策。是一本战国时期“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的史料汇编。西汉刘向整理,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定。

《战国策》上起智伯之死,下迄战国末年,共记载二百四十年左右史事,是我国第二部国别史。它的特点是写史不记年月,文章片片断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作者《史记》里认为是蒯通,当今学者认为是战国末或秦汉时期的人杂采各国史料编成。

《战国策》是最不像史书的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主的游士说客的活动,包括他们的谋议和说辞。

思想理念:重权谋谲诈;表现了“贵士”的思想;突出了士人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反映了一部分谋臣策士顾及国家安危,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思想言行。

艺术特色:直言不讳,不再使用春秋笔法,含蓄;为了耸人听闻,游士的言辞还有夸张和虚构的特点;富有强烈的气势;有的篇幅大量使用比喻和预言,是文章更具形象性。

总体特色:是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沿用纵横家的铺张辞采和有意识的艺术加工虚构,更富有文学特色。

后世影响:许多散文家、史学家受其影响。如贾谊、晁错和司马迁。司马迁《史记》曾引《战国策》九十余事,并学习他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汉赋的笔法有其风格。宋代散文家苏洵、苏轼、苏辙都有影响。

先秦历史散文由简单的记言记事,到记载比较复杂的事件和人物对话,发展成为成熟的记事散文,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记事散文风貌,形成了悠久的记事散文传统。

1、体例的开创,开创了编年体和国别体的体例。

2、包含作者的倾向性。

3、善于记事,也善于写人,凸显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第9课:《国语》与《战国策》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op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