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后感:《我不是潘金莲》和《丢羊》

观后感:《我不是潘金莲》和《丢羊》

作者: 小屁凤Panda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3:53 被阅读195次
观后感:《我不是潘金莲》和《丢羊》

愿法律在你我的生活中永远都是保护伞,而不是制裁绳。

吃过午饭,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一下电影:《丢羊》。这是一部兰州本土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西北的某个小村庄里,羊倌张永宏一夜之间丢了4只大蝎羊。这对于并不富裕而且等着钱用的张家可是一桩大事情,于是张永宏赶紧去派出所报案。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可由于其中的一个嫌疑人很有来头,导致派出所不敢抓人,县乡多部门领导也不敢得罪,只有反过来给张永宏施加压力让他撤案。在这重重压力下,张永宏只有忍气吞声,默默承担起这次损失。直到后来,张永宏在外地打工的一个侄子,通过信访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最后问题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容易就联想起了冯导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讲诉的都是与法律、行政有关的问题。总结起来,我有以下感触:

01.一个小的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必然会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大到超出想象,棘手到常人难以解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相反,如果在火苗刚刚燃起时就能及时扑灭,就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许多烦恼。

02.因为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观念、官僚主义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事人的正当需求常常无法得到满足,甚至不被重视。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引来乡里乡亲的“群体攻击”:讥笑、嘲讽、谩骂等语言暴力伤人于无形。这对于已经摊上事儿的当事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当事人及家人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03.上访,似乎变成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面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有关部门,面对漫长的诉讼程序的高昂的诉讼成本,走投无路的当事人常常会选择上访,一步一步,一级一级,直到北京,直到最高领导。

这一方面是我国法律实施滞后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是我国行政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国人法律观念存在偏差的表现:选择性地相信法律。当法律规定与自己的利益相一致的时候,就能依法办事儿;反之,就质疑法律条文的规定,质疑立法者、司法者以及执法者,否定公平正义的存在,否定一切。

反思下来,两部影片中反映的问题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只要我们做到:01.作为公职人员,依法依规办事,对当事人的合理需求不轻视不怠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02.作为案件当事人,客观看待已发生的问题,合理选择解问题决途径;03.作为旁观者的其他人,六个字:尊重、理解、包容。

相关文章

  • 观后感:《我不是潘金莲》和《丢羊》

    愿法律在你我的生活中永远都是保护伞,而不是制裁绳。 吃过午饭,坐在电视机前看了一下电影:《丢羊》。这是一部兰州本土...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第二版)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看完电影不禁深深的叹息,为李雪莲悲惨荒诞的经...

  • 2018-05-14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看完电影后不禁一声叹息,为李雪莲悲...

  • 丢羊,我不是潘金莲,满口的仁义道德背后真的写着吃人二字

    今天很偶然的看到了cctv6在演丢羊,和我不是潘金莲差不多的题材,农村,上访,隐忍,爆发,但由于两片的宣传力度,导...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这电影我是冲着范冰冰过去看得,在台湾我一职搞不懂她为什么能那么红,并不觉得她外型有多好看。问了朋友才知道,过往有很...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喜欢看电影却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我都是在家中用电脑或者手机观看,手边摆满零食,或做...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从小爱看电影。年少时正赶上中国文艺繁荣的八十年代,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陪我成长! 但看了那么多场次,这还是第一次想到...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看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周本来打算去看的,结果因为流连于纸的时代书店看书,就没去成。 继电影...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直到昨天才和朋友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并没有什么期待,当圆形的画面出来的时候,我甚至在想这看着真是别扭...

  •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李雪莲多年想为自己讨回公道,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还她“清白”、洗净冤屈。最后在秦玉河的意外死亡后画上了“上访”的句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后感:《我不是潘金莲》和《丢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p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