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少年班里有位孩子,晚上吃饭时跟妈妈说到曾经在姥姥姥爷家当说到某事时感受到姥爷的不耐烦。
所以不愿意假期到姥姥家。
妈妈一听这孩子价值观有问题,立马就想纠正,教导。
此刻也忘记了老师说的教导就是打倒。就马上想说道理。
觉得这已经成人的孩子怎么可以这样。毕竟姥姥姥爷是非常疼爱自己这个女儿的,更别说外孙外孙女啦。
然后陷入争执。激起了彼此的愤怒。
晚上妈妈也反省了,是不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不接纳孩子当下的价值观。
遇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就立刻想说教,立刻想愤怒发作。
妈妈在想这是为什么。
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
早上妈妈转身又来到卧室,看到自己的先生睡觉时一贯衣服不整洁,妈妈觉得女儿大了,作为父亲衣服不整洁,会影响女儿的三观。
立马就愤怒了,陷入了说教。
妈妈又在反思,是自己过于严肃的生活了,还是自己心里有伤疤,心里设定了无数个规矩,无数个家规,无数个不允许?
此刻妈妈忽然想到:对于孩子的房间,对于大人的房间,不管有么有上锁,进去之前应该先敲门,对方同意了再推门而进,先从这点改起。
妈妈又在寻思是22岁前见到无数次自己的爸爸,一听到不合我意就愤怒,一听到不合我意就吹胡子瞪眼,一听到不合我意就眼神不对了翻眼瞅人。
自己的爸爸的表情过于严肃了,伤害了自己傲娇的心。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就应该是最完美最好,不接纳自己在父母眼中失去宠爱不是最好。
这是恐惧一种亲密关系的失去吧,所以才变得格外敏感,或者内心及其脆弱。
这就是不允许自己在对方眼中表现不好吧?
按照阳明先生的说法这是私欲做崇,贪名是吗?贪好名声必然产生虚荣和傲慢。
妈妈记得自己的爸爸非常在乎自己的好名声,别人怎么看。
这是自卑心吗?
总而言之,妈妈自己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爸爸不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完美。
如今妈妈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不接纳先生的不完美。采取了和当初自己的爸爸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说教,一样的语调语气和表情,在完完全全的复制22岁前的无数个一幕又一幕。
妈妈觉得学习了阳明心学之后,觉察力提升了。可以改改自己这个习惯性模式了。
就像一幕戏一样,当初主演是妈妈和自己的爸爸。
现在这一幕戏主演是妈妈和自己的孩子,台词和表情,眼神都可以换换了,毕竟气场气氛都可以演练出来的。
从严肃的,沉重的,斥责的,愤怒的,变成诙谐的,幽默的,轻松的,圆融的。
当下一次观点不合的一幕戏重演时,妈妈可以诙谐的说:儿子,这一幕对话场景之前姥爷和妈妈演过,今天我们俩可以换换戏中气氛了。
或者说:儿子,这对妈妈又是一个考验了,来挑战22岁之前妈妈的情绪。
或者说:儿子,妈妈此刻感受到又面临22岁之前关于情绪的考题了。
唉,看到这篇文章时记得告诉我,此刻我该怎么说哦。
我们心里有不接纳的情绪,就有不接纳的感受,我们讨厌的痛苦,傲慢,等。就有不接纳的事情。有不接纳的他人,有不接纳的自己。
我们大概就像一个22岁之前心智没成熟的孩子,一直希望万人宠,万人懂,万人迷吧。
多么贪心的22岁之前的自己,多么敏感而脆弱,心高气傲的22岁之前的自己啊。
不曾被完完整整的接纳,接纳完美的,不完美的,不合自己意的不曾被自己和他人接纳。
唉认不清22岁之前的自己,会一直携带着伤疤,枷锁前行,负重前行。
一直要遍体鳞伤走到觉醒觉悟的那一天。
很开心,这一刻就在当下。
感恩生活的给予,如今觉得都是养料和磨练。都是进德之资。
除了悦纳和觉察改进,我们还有更好的成长之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