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赫传》读到一段有趣的片段,摘抄在这里,帮助我们对巴赫能有更清晰了解。
巴赫来到莱比锡时,以为市政委员会会对他报以厚望,能在就职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他的一个大大的误解:那些市政老先生们所想希望的,是从他那里得到安静,可他呢,却立即活跃了起来啦。
他首先开始的,是为全年每个星期日写一首新的康塔塔。有人说,他是在储蓄备用。但为什么呢?难道就没有现存的康塔塔吗?他的前任约翰.谢来不也是每个星期日都要演奏一首康塔塔吗?难道这些康塔塔都消失不见了?而偏偏巴赫的康塔塔却几乎一首不少地保存了下来?(当时演奏康塔塔和经文歌一种转筒和固定的程式。)如果说巴赫又写大批新的康塔塔,那就是会出于一种理由:他认为,现存的康塔塔都不够好。
他在莱比锡终于看到了按他的设想创作均衡的“崇敬上帝的教堂音乐”的可能性。这个设想在前任都未被允许实现。他想用这个成绩,让选聘他担任这一职务的先生们满意。
可以推断,巴赫创作康塔塔纯属他的私人行为。那些市政老先生们,哪有儿管得了每星期日教堂演奏的是哪首康塔塔。教堂的音乐声传到他们耳里——就足够了。
这对掌管莱比锡教堂音乐事务的巴赫来说,是天赐的好时机。做出了创作康塔塔的打算,就不会干出敷衍了事的事情来。巴赫坚决不做敷衍了事的事情的。只要他做,就要认真彻底,这也是他一生中遇到那么多的麻烦的主要原因。有些传记作者后来批评他不顾情面,顽固不化或其他什么毛病,但一个天才就是要比普通人更有魄力去从事自己的事业,而不能做事虎头蛇尾——懒惰的天才是不存在的,因为那不是天才。
还需推断吗?不用。我们的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他生前并未以“音乐之父”的形象生活在人世,哪像当今的名人那样,享受被世人吹捧成“人物”的待遇。我们的巴赫,他为音乐做的一切,用通俗的话来说,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们的巴赫,他用自己热爱音乐的天赋,诠释着自己的人生平常之路。然而,我们深信,巴赫内心蕴藏着“崇敬上帝的教堂音乐”的信仰,成就了他”音乐之父“的荣号。他配。
“崇敬上帝的教堂音乐’就是对康塔塔歌词最好的释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