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完余华的《活着》,躺在床上想不起为什么要在醒来之后看这本书,明明不喜欢悲剧,明明在前面一半的故事里感受到了此书不可逆转的结局。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它没有堆砌得高高的辞藻,却能在每一个字里行间,赚足读者的眼泪。
福贵父亲的死亡,就如同凤霞天真的言语,被风吹倒了,然后就一直没能起来。他一辈子没有受过大挫折,却在老年,看着家财散尽,搬出住宅,死前还记得自己从未摔过,仿佛骄傲,又仿佛极大地悲哀。
再是有庆,我不知道作者怎样写出的这样刻薄的情景,十三岁的孩子,因为给校长献血而兴奋异常,甚至排到第一的位置,又在被拉出后暗暗着急不能轮到自己。
他高兴自己的血型能对得上校长,护士也高兴,以至于在血源急缺的情况下,不顾有庆泛白的嘴唇,和哆嗦着头晕的话语,直到倒在地上。
没有人救他,因为产房里的女人更受重视,她不仅仅是校长,还是县长的老婆。
再后来呢,亲人一个个死去,偏头的女婿,小小的外孙,一个个在作者的安排下死去,不留一点点余地,让福贵这样活着,老了同一头老牛作伴。在每天耕地的时候大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假装所有人还在身边,一天天的过着平常的日子,仿佛苦难不曾来过。
活着,余华在序言里说道“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忍受着生活赋予的苦难幸福,悲喜交加,对苦难的承受力让福贵在自己描述中,让人看见他心中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儿女,孝顺的女婿,和可爱机灵的外孙,这让他即便痛苦之后也还有些幸福的快乐。
但是最难的不是死去,是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