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且创造过巨大价值的认知武器有不少,总结提炼就是个可贵的复盘和思考过程,尤其是最初的几篇必然也是最重要的,“最”字难得啊,这又是一个深度剖析,还没开始写出来,我自己就很受益了。
如果说效用最大、且能作为最实用的认知第一利器,我思来想去决定把我们无比熟悉、却总是忘记的一条大白话当作认知魁首,就是: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就像毛主席能够用大白话讲述大真理一样,我这些年刻意练习能用最直白朴实的字句讲清楚一个至理,包括思考制定家规,以及把一些人生道理在日程点滴中讲给我儿子听,想让几岁的孩童听得懂、听明白,可不就是最好的训练么?!
整个系列我会尽量把认知武器都用大白话定义,简单易记、容易操作。“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就是这么一句我认为最重要、且对人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利器。
我们每天都会从外界摄取大量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做出时间的投向,不知不觉中容易受迎合我们既有认知框架的信息所影响,至于是不是正确,并不是大脑首要判断的标准,而“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就是这么一条有效筛选信息的标准。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个体在社会上展示出来的都是角色化、脸谱化的一面,远远不是他的全部,我们在形成合作或者对某个人产生印象之前,会根据对方展示出来的面貌做出判断,这就必然会导致错失很多更重要、更全面的信息。人是复杂的、综合性动物,说出来的或者展示出来的并不是他的真实,有的人会刻意通过表达来营造自己的形象,甚至会专门强化说话技巧来攫取更大的利益和资源;而有的人内心其实很丰富,仅仅是并不擅长说话,也容易让我们与一个有趣的灵魂失之交臂。
节奏超快、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们似乎更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慢慢深入的了解一个人,总会在仓促间给一个人贴标签,来方便我们辨识进而做决定,这就是太容易被表层但不一定真实的信息迷惑。有效的判断标准正是要看他做什么。
言行举止是背后认知系统的外在反应,通过“做什么”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比如他口口声声说注重健康,表现出来的却是油腻的面貌、臃肿的身材和萎靡的精神,那肯定就是在瞎说;再比如张嘴闭嘴注重教育,愿意花多少钱、愿意投入多少资源,自己却不爱学习、不尊重知识、不花时间陪伴家人孩子,那也是虚假的;还有是从待人接物的细节上,一种品质是从心而发或者是长期的修养熏养而成,一时的得体可以装出来,但不经意的细节却能反应出最真实的状态。
说的天花乱坠可以训练出来,但行动和执行却是认知系统决定的,一个人在什么层次,言行点滴就能反应出来。
看组织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要看对外宣传,要看怎么做,然后再得出自己的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