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团队里一个小伙伴改稿,又一次有感而发。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具备对象感思维,可能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吧。否则,你谈话的对象或者你文章的读者未必能抓得住你想表达的观点。
讲话之前,得先想想咱面对谁说话,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气、采用的方式都一样。比如,和孩子说话,得用与孩子认知能力相适合的话语和内容才算有效。再如,与业内人士聊工作,那用行话就比说外行话更有效。又如,与行业外人士聊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比用专业术语有效。
写文章亦然。
动笔之前,先搞清楚文章写出来给谁看。写汇报、请示,那一定是对上级;写指导性意见,那一定对业内相关人员。对象不同,文体则不同,内容更不加相同。
同样一种文体,也要首先搞清对象。比如,写汇报,首先搞清向哪个层面的上级汇报,该上级是不是前期了解情况,不了解的话,你的汇报材料中就要写清事情的由来,若了解情况,那就要对上级了解事情的程度、以及该上级对本事情的想法事先进行一个同步,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写。所以说,研究你的对象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些小伙伴在承接写作任务后,拿起笔来就写,交付任务时,问他材料是给谁看的,他模棱两可。这就是沟通对象研究不够,没有知己知彼,哪来百战不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