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狗十三》里面,太多太多细节勾起了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回忆,再加上亲切的家乡话,真的感觉就是真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事情又重演了一遍,确实很有趣。但是现在再回头来看这些回忆,尤其是在孩子和父母沟通和接触的时候,我想能不能在一些关键的节点,找出那些我们都敏感但又无法避及的话题,让我们或者我们的以后们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
首先,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父母,可以确定的是起初孩子对父母绝对是无条件的信任。当然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产生的效果和反应也不一定相同。联系到我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具体到这部电影里的情节,我找到了很多值得大人们思考的地方。
最基本的一点,不了解就不表态。情节里李玩喜欢看凤凰卫视里的实时新闻,奶奶并不了解,抱怨道电视太吵。其实,这里并说明不了什么,长辈们的看法和我们不一样真是太正常不过了,但是,我只是觉得对于我们真正不了解的东西,我们应该暂时保持沉默,我在这里没有针对老年人的说法,因为言传身教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在以后生活中和各型各色的人和事的接触都真的很重要。
另外,孩子的开心,难过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大人不应该盲目的忽视这些原因,虽然有些原因暂时无法解决,但是糊弄事的行为,会让孩子更加反感。电影里,爱因斯坦丢了,阿姨买了旱冰鞋,新狗狗,企图让这件事快点过去。可能小一点的孩子会接受,但是对于一个正在正确的轨道上认识世界的孩子来说,这真的很难接受。而且注意一个细节,李玩知道狗丢了后,她着急是因为家人并没有寻找过狗,而是再想办法让这件事的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应该是李玩最不能接受的原因,狗丢了,为什么不去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是用其它的办法企图掩盖。
不要因为自己的经验而试图改变孩子自己的看法,即便是建议和点播也应该注意方式和言辞。最令我感到滑稽的是父亲酒局上的那个领导,并不是说他给人那种虚无缥缈的感受,而是他一直在企图改变别人的想法,通过贬低别人,承载自己,在阿谀奉承的环境里感受着自己骄傲。
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暴力,言语暴力,行为暴力。对孩子的家庭暴力带来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大人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但是,我们想想,真正让孩子理解事理的时间点,不是暴力实施的时候,而是暴力之后,心与心之间的无缝接触。沟通的前提双方的绝对的冷静和充分的换位思考, 有时严肃的一面也可以让我们获得这个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该思考暴力存在的价值。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些个沟通的过程,相比于大人他们更多是迷茫和不安,尽管双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所有的结果对于孩子的影响都是比较深刻的。就这部电影里,李玩和爷爷,父亲都有过不合适的情节,但是之后还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不因为别的,真的就因为她是个孩子,真的就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所以对孩子来说,不要害怕犯错,也不用全部都改正。要学会在环境没有顾及你的时候,让自己的安全地完整地处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无论发生什么,你永远是你自己,就像一棵树一样有些地方虽然被锯掉了,但是你还是要记得这些地方原来的模样。
而对于大人来说,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吧。尽管一切都是出于爱,但是有些事必须要他们自己去经历,就像你曾经经历过的一样。
以后这种事还多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