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经典导读】子畏于匡

【经典导读】子畏于匡

作者: 赛德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21:30 被阅读73次

    子畏于匡

    《论语》子罕第九篇第五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孔子一行被围困于匡地,说:“文王已经死了,其文化传统不就在我这里吗?老天要丧失这个文化传统,后来的人将不得这个传统了;老天不丧失这个文化传统,那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样呢?”

    首先说一下孔子为何受困于匡地。《史记·孔子世家》载: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因为长相象阳虎,孔子差点背黑锅,代小人受过。后来派人到卫国大夫宁武子作家臣请他疏通关系,得以解围。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到孔子的文化自信,因为在当时天底下属他是最精通最熟悉周代的礼乐文化礼乐制度,博学多才。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周游列国时,他已经很清楚自己身上的天命,就是继承与发扬周文王开创的礼乐文明传统。他已经非常自信了,老天派他来世上的文化使命,即天命所在,我想有可能是他五十而学易之后的开悟,可以通天,可以与鬼神对话的境界。那种自信爆棚,如雄视天下,舍我其谁?自然命不该绝,相信必有出路。

    《论语》最后一章,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就是说君子必须是知天命的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自己人生的使命担当,而不枉此生。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是实事求是的,但被有人曲解为是无神论的唯物主义者。孔子是相信有天命的,所以才有这种文化自信,能说出这种牛气的话来,当然是来自他博学与开悟的底气,把握住了人类文明发展所需要的两把钥匙:仁道与中道。正如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还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今天我们要想树立文化自信,还是要回到孔子那里,吸取孔子的文化智慧。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必须建立在这个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智慧上,结合当代广阔的社会实践,不断继承与发扬光大。不知当下芸芸众生中,有多少这样铁肩担道义的文化觉悟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导读】子畏于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etfqtx.html